2025年Q2,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了一场史上最惨烈的外卖大战。京东率先掀桌,阿里加码入局,美团被迫迎战——三巨头投入营销费用超300亿元,直接导致利润暴跌超200亿元。美团调整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9%,京东下滑49%,阿里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降18%;三大平台总市值较峰值蒸发超8000亿元。
这场战争至今难解难分,但胜负已埋下伏笔。
三巨头“烧钱换增长”:外卖成电商救命稻草
外卖大战的本质,是巨头们对“即时零售”万亿市场的抢滩。尽管代价惨重,但三巨头均尝到了甜头:
阿里:外卖带动淘宝App月活同比增25%,淘宝闪购月交易用户卖家达3亿(较4月前增200%);
京东:Q2活跃用户数增超40%,用户购物频次增超40%,创近年新高;
美团:虽未公布具体用户增长,但通过“保外卖基本盘”巩固了本地生活生态。
电商行业久违的用户高增长,让巨头们坚定了“继续烧钱”的决心。京东明确要“用5-20年构建可持续模式”,阿里则计划通过闪购第二阶段(规模后追利润),未来三年让闪购为平台贡献1万亿新增成交。美团更以“过去靠竞争成长”的强硬态度,宣称“不惜一切拿下外卖竞争”。
真正的胜负,或要等到Q3见分晓:阿里7月启动500亿补贴,夏季茶饮咖啡点单高峰期将推高补贴战;秋季“秋天第一杯奶茶”营销后,淡季才能筛出真实用户留存。
拼多多、抖音“隔岸观火”:避开红海,各寻生机
外卖大战中,拼多多和抖音选择“不直接参战”,却成了最大赢家。
拼多多:坚守实物电商基本盘,避开餐饮外卖的“补贴泥潭”,通过多多买菜探索非餐即时零售(如生鲜、日用品),甚至在一线试点“一小时达”(最快8月上线)。其逻辑清晰:外卖与主站协同性弱,不如聚焦电商主业。
抖音:凭借流量优势补短板,推出“次日达+小时达”双轨模式——小时达覆盖医药、鲜花等时效品类(直接与三巨头竞争),次日达瞄准快递非即时场景(探索新增长曲线)。
新茶饮“泼天富贵”:瑞幸、蜜雪冰城成最大赢家
外卖大战的“意外之喜”,落在了新茶饮品牌身上。
瑞幸咖啡:Q2收入124亿元(同比增47%),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增62%。核心原因:外卖补贴拉动订单量激增,而平台承担了部分配送成本,利润未受明显冲击;立秋单日销量更突破2000万杯。
蜜雪冰城、古茗:凭借中低端定位与外卖补贴高度契合,上半年营收分别增39%、41%,净利润增44%、122%——门店规模大+补贴订单多,直接拉动业绩。
喜茶、霸王茶姬:因担忧“低价补贴损害品牌调性”,参与度较低,上半年营收仅增22%(霸王茶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外卖大战,只是即时零售的起点
这场日均烧3亿的消耗战,本质是巨头们对“即时零售”的战略卡位。外卖或许只是序章,未来的胜负手在于:谁能更快打通“餐饮+非餐”“即时+次日”的全场景,谁能在物流、供应链、用户心智上建立壁垒。
对三巨头而言,外卖大战的“血迹”或许只是开始;对拼多多、抖音和新茶饮来说,“躺赢”的机会也需警惕——当补贴退潮,真正的用户留存与模式盈利,才是长期生存的关键。
#阿里AI收入爆发式增长,引爆A股大科技板块#
#美团日单1.5亿!外卖补贴战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