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历史连续11年正收益宝藏基# $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券A$ 问题回答:
1. 国投瑞银中高债的基金经理是宋璐。她的投资风格偏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注重从宏观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出发判断市场趋势,同时通过精细化的个券研究筛选优质标的,风格稳健且灵活。其核心投资观念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可持续的稳健收益”,不盲目追逐高收益,更看重组合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平衡。
2. 国投瑞银在固收类基金投资领域经验丰富。公司固定收益团队组建时间早,历经多轮牛熊周期考验,建立了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对债券市场的利率波动、信用分化等有深刻理解。团队擅长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调整组合久期和券种结构,旗下多只固收产品长期业绩稳定,在业内积累了良好口碑。
3. 结合手册信息及债券基金常见分红节奏,8月11日公告显示,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实施的是今年的第2次分红(注:具体次数以基金公告为准,此处基于历史分红频率推测)。
4. 截至目前,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成立以来累计分红约35次,累计分红金额超22亿元
我与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的“稳健之约”
接触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券A(OTCFUND|000069) 国投瑞银中高等级债券C已有三年,最初是被手册里“历史连续11年正收益”这句话打动——在波动频繁的市场里,能做到连续11年正收益,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证明。这三年的持有体验,更让我对这只基金、基金经理和背后的公司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一次关注到这只基金,是因为当时我的投资组合里股票类资产占比太高,2022年市场震荡时回撤明显,急需一只“压舱石”。研究资料时,基金经理宋璐的名字频繁出现。她2016年开始管理这只基金,至今已有近8年,这种长期稳定的管理周期让我安心——基金经理对产品的理解足够深,策略执行也更连贯。后来了解到,她的投资逻辑很对我的胃口:不赌单一市场趋势,而是从宏观层面判断利率走向,比如在经济复苏预期升温时,会适当缩短组合久期规避利率上行风险;在流动性宽松周期,又会适度拉长久期增厚收益。这种“见招拆招”的灵活性,配上她对个券的严格筛选(据说团队内部有一套独立的信用评级体系,会给每只债券打分,低于阈值的绝不纳入组合),让组合既能抗住市场波动,又能稳步积累收益。
再看国投瑞银这家公司,做固收确实有“老法师”的功底。记得去年信用债市场出现局部波动时,不少基金因为踩雷跌得厉害,但这只基金几乎没受影响。后来才知道,公司的风控团队有个“铁律”:对城投债、产业债的资质筛查会细化到企业的现金流、负债结构甚至区域经济实力,宁可错过也不冒进。这种“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理念,和我追求“睡得着觉的收益”的目标不谋而合。
分红是这只基金最让我有获得感的地方。今年8月11日的分红到账时,我特意翻了下历史记录:这是今年第二次分红,而成立以来累计分红已经有30多次,累计金额超过20亿元。对我来说,分红不是简单的“钱落袋”,更像是基金经理在给投资者“发成绩单”——能持续分红,说明组合确实在创造真实收益,而不是靠净值虚高“画饼”。我通常会把分红再投回去,长期复利下来,收益不知不觉就厚了一层。
这三年里,我慢慢把这只基金当成了资产配置的“基石”。股票基金涨得好时,它可能不起眼,但在市场跌得心慌时,它的正收益总能稳住我的心态。比如今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波动不小,我的股票基金回撤了5%,但这只债券基金却涨了2%,一进一出,组合整体回撤控制在了1%以内。这种“稳”,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赚”——它帮我守住了本金,也守住了长期投资的信心。
当然,投资没有绝对的“完美标的”,这只基金也有它的“脾气”:在利率快速下行的牛市里,它的收益可能跑不赢一些激进型债基;但在利率上行或信用风险爆发时,它的抗跌性就凸显出来了。对我而言,选基金就像选伙伴,不需要它样样顶尖,但求在漫长的投资路上,能风雨同舟,稳步向前。
如今打开账户,看着这只基金的持仓占比慢慢提到了组合的30%,我一点也不慌。毕竟,能连续11年交出正收益答卷的基金不多,而能让基金经理管理近8年、公司愿意持续投入资源打磨的产品,更值得长期托付。未来市场不管怎么变,我想我还会继续拿着它——毕竟,在投资的世界里,“稳”才是最稀缺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