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穿越周期,静待AIDC打开第三增长曲线
当阳光电源股价回到130元附近,市值约2700亿元时,市场的情绪趋于冷静。回望过去几年,这家公司曾经历漫长的估值消化期——从高点回调逾50%,投资者一度在波动中迷失方向。彼时,光伏行业产能扩张、价格战加剧,海外市场面临贸易壁垒,叠加储能业务投入巨大但盈利承压,市场对其“高估值、低确定性”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然而,真正的价值往往在低谷中孕育。
阳光电源并未停下脚步。在行业喧嚣之外,它持续投入研发,深耕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构建“光-储-氢-电”一体化能力。2024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市占率稳居第一,储能系统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50%,海外大型项目占比持续提升。更重要的是,公司毛利率企稳回升至33%以上,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展现出龙头企业的抗压韧性。
而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它正在悄然打开的第三增长曲线——面向AI数据中心(AIDC)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随着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爆发,AI数据中心成为全球能耗增长最快的领域。一个万卡级AIDC集群年耗电量可达数亿度,传统供电模式难以为继。如何实现“高算力、低碳排、可持续”的能源供给,已成为科技巨头和能源系统的共同挑战。
这正是阳光电源的新机遇。
依托在光伏、储能、能量管理与电力电子转换领域的深厚积累,阳光电源正将“光储融合”技术深度嵌入AIDC能源架构。其推出的智能微网系统,可实现数据中心绿电直供、储能调峰、AI调度优化,显著降低PUE(电能使用效率)与用电成本。在内蒙古某大型智算中心,阳光电源承建的“光伏+储能+智能调度”项目,已实现绿电占比超50%,年减碳超10万吨。
更进一步,公司已推出面向高密度算力场景的液冷储能系统与模块化能源中心,支持快速部署、高效散热与动态响应,满足AIDC对供电稳定性与能效的极致要求。其自研EMS(能源管理系统)可与算力调度平台联动,实现“算随电走”,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这一方向并非概念炒作,而是实打实的项目落地。2025年以来,阳光电源已中标多个“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的能源配套项目,并与头部云服务商展开联合测试。虽然目前AIDC相关收入占比尚小,但增速迅猛,且具备高毛利、长周期、强粘性的特点,有望在未来3-5年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当前,2700亿市值的阳光电源,已不再是单纯依赖光伏周期的设备商,而是一家具备系统集成能力、技术壁垒深厚、面向智能时代能源基础设施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它曾经历调整,但未改初心;它正穿越周期,静待破局。
当算力成为新生产力,能源效率就是新竞争力。阳光电源,或许正站在新一轮成长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