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上对微盘股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不少投资者对其表现持悲观态度。但我想说,事实真的如此吗?咱们不妨用数据和逻辑来说话。
先看收益表现,以万得微盘股指数为例,自1999年12月30日基日的1000点,一路飙升至2023年6月2日的228,737.22点 ,累计涨幅高达227.74倍,年化回报率26.11%。2006 - 2023年这18个年度里,15个年度涨幅位居全市场宽基指数首位 ,仅4年录得负收益。即便到了2025年,截至8月16日年内涨幅达63.88%,大幅跑赢中证2000(+28.96%)和沪深300(+6.80%)。如此强劲的收益表现,怎能被轻易忽视?
从驱动逻辑来看,微盘股有其独特优势。指数编制规则堪称巧妙,每日调入市值最小的400只A股(剔除ST股)并等权重配置 ,这就相当于自动执行“高抛低吸”。每日卖出涨出市值区间的股票实现止盈,买入新跌入最小市值的股票进行抄底 ,约64%的收益就来自市值最小的100 - 200只成分股 。而且,每月平均调出42只股票,被调出个股次月下跌概率超50%,充分印证了这种“止盈效应”。
在市场生态方面,微盘股同样有机会。其机构覆盖率仅26%,卖方评级少,定价不充分,反倒为量化策略创造了套利空间。2023 - 2025年,量化私募作为重要增量资金,通过高频交易放大微盘股波动;两融资金也向小微盘倾斜,中证1000/2000融资成交占比超2015年高点。在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微盘股因流通盘小,更易受资金推动。再加上产业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倾斜,微盘股中科技成长行业占比高,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当然,微盘股并非毫无风险。估值泡沫与盈利脱节、流动性脆弱与波动放大、政策与退市风险等,都是投资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微盘股就没有投资价值,只要我们合理配置、做好风险管理,依然能在其中找到机会。
所以,下次当你想要质疑微盘股的表现时,不妨先看看这些数据,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投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基于理性的判断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