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财政部信息,四季度国债发行节奏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全年发行1.3万亿元,比2024年增加30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领域。11月24日,财政部招标发行970亿元附息国债和600亿元贴现国债,合计1570亿元;预计11月26日将发行2只短期贴现国债。在此背景下,多个领域有望受益。
重点领域有望受益
新基建领域:国债密集发行下,新一轮基建投资聚焦精准滴灌与战略布局。国家发改委明确超8000亿元将投向“两重”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资金重点流入交通、能源、地下管网等城市更新领域;区域布局契合国家战略,东部侧重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中西部聚焦清洁能源基地及配套外送通道。
产业链整合升级:随着国债资金陆续到位,产业链整合升级进程有望加速。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今年已有150余家公司首次披露并购重组计划,数量远超去年同期。国债资金加大对产业链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或获得发展窗口期。央企专项债的推出直接服务于“两重”、“两新”领域的重大项目,有望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跟投。
绿色转型与先进制造: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市场出现明显的“绿色溢价”(同等条件下绿色债券发行利率低于普通债券)。资金明确支持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债市环境向好
央行此次重启债券买卖操作向市场释放明确的宽松信号,或增强投资者信心。当前优质高息资产日益稀缺,国债作为金边债券,具有最高信用等级和免税优势,可能成为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必配资产。临近年末,银行、保险等机构或进入“早投早收益”的配置窗口期。据统计,11-12月机构配置需求通常占全年计划的30%以上,形成“供需两旺”的格局。
国海证券表示,在国债密集发行和切券背景下,30年期国债个券的流动性和发行规模成为影响其表现的关键。
综上,在国债密集发行的背景下,多领域或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债券市场有望进入低波动、重配置的窗口期。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