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方向:国产算力、半导体设备、AI端侧等】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从成长角度看,国内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如火如荼进行,具备长期替代空间的方向及龙头公司我们认为将长期受益。从周期角度看,半导体产业在经历2022-2023年两年的下行周期后,2024年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半导体企业营收恢复正增长,毛利率下行趋势扭转。2025年更多细分方向有望进入上行周期,我们对产业周期逐渐走向右侧的环节进行加仓。
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我们认为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市场流动性宽松,同时市场对于国内经济的悲观预期已经在过去几年充分反应,新质生产力方面政策推进,产业加速升级,因此我们对市场保持乐观。半导体作为高估值板块对流动性依赖较大,在乐观的市场环境下板块整体具备投资机会。
【关注方向: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等】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上半年市场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但结构特征明显。主要指数的情况如下:上证指数上涨2.76%,沪深300上涨0.03%,深证成指上涨0.48%,创业板指上涨0.53,虽然都取得了微小涨幅,但中间波动较大。结构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中小市值涨幅显著好于大盘股,例如:中证1000上涨6.69%,中证2000上涨15.24%,万得微盘指数更是上涨36.41%。
在这种显著的结构性行情下,上半年市场走出了三条持续性较好的主线,分别是机器人、创新药和新消费。对于这三个方向,我们看法如下:
首先是机器人——当前机器人产业处于从“0到1”的阶段,我们仍然对全年的行业发展保持乐观态度。之所以这么重视机器人行业,原因在于我们观察到全球前二十的科技巨头几乎集体涌向了这么一个新兴产业。机器人最初是由特斯拉引领的一个产业革命,但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巨头争夺的一个战略高地,中国在其中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过去几年的跟随,到今年实现同步,甚至在某些方向上实现引领,中国企业正在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服务领域,机器人的需求都非常庞大,而且随着技术的成熟,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我们假设到成熟阶段,伴随着降本增效,机器人能达到每台10万元的价格,数亿台就意味着数十万亿的产值,是一个比汽车行业更大的市场。但是,这个板块的投资也面临两方面的挑战。第一,在从“0到1”的科技浪潮中,市场主要是预期先行,所以在一段时间里体现为主题投资,在财务报表上可能难以体现,且技术路线变化较快,因此板块的波动会比较大。第二,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星辰大海的行业,因此兵家必争,参与者蜂拥而至,也意味着格局演变和恶化随时可能发生。所以,我们需要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中挖掘上下游最确定的环节,以及在产业链上下游中占据最佳卡位的公司。
其次是新消费——过去两年,资本市场上也弥漫着诸如、消费疲软的论调,我认为这是非常片面的说法。首先,消费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板块,一直都蕴藏着大机会。过去两三年,可能消费市场整体相对萎靡,但仍然涌现出古法黄金龙头、IP衍生品龙头这样的十倍牛股。因此,在总量逻辑较弱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去努力发掘现象级的消费品。消费领域诞生长牛股的规律并没有改变,中国A股市场诞生牛股最多的板块就是消费。我认为主流的消费人群、主要的消费渠道在变化,需要更敏锐的视角。实际上意味着性价比更高,比如量贩零食渠道对于零食行业的革命,比如奥特莱斯对于鞋服行业的渠道变革也非常深刻。但是,我们要区分短期景气度和中长期景气度的区别,上半年资本市场对于“新消费”的追捧,很多公司都突破了历史估值的上限,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其实是短期的景气度驱动,对于未来几年的成长性,不能简单地进行线性外推。
然后是创新药——2020年,本人从研究员转投资岗位后,在创新药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和持续跟踪,我的结论是中国创新药产业处在一个空前突破时期。当前全球创新药主要由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主导,但随着中国的医改政策持续优化、大量资本和人才涌入、发达的产业配套茁壮成长,中国创新药已经迎来了蜕变时刻。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经从前几年的跟随进化到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同步,甚至领先和反超(尤其在一些创新疗法上,如双抗、ADC、细胞治疗等领域)。实际上,中国创新药产业已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引擎。从去年开始,很多国际医药巨头在购买中国创新药的管线,这种对外授权数量逐步增多,金额也在大幅提高,也是中国创新药产业到了突破窗口期的佐证。截至目前,我们在不少创新药公司的管线里,发现了数十款具备BIC(best-in-class)甚至FIC(first-in-class)潜力的创新药品种。因此,我们相信在五年、十年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公司进入全球前列。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创新药板块一些局部“过热”的现象,比如说一些临床早期的管线,市场已经给了临床中后期的管线估值,并未充分考虑新药研发的失败概率。因此,在创新药板块,我们仍然要精选个股,审慎估值,发掘真正能够兑现管线价值的优秀公司。
今年以来,我们基于自上而下的判断,始终关注成长方向,努力挖掘结构性的、有重大边际变化的板块机会。本组合在上半年因重仓机器人和创新药板块,取得了较大的超额。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发掘这其中能兑现产业趋势和自身竞争力的优秀企业。除此之外,我们也时刻关注这个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挖掘背后蕴藏的新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会再接再厉,力争以客观、勤勉的工作态度为投资者继续创造超额回报。
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我们认为虽然当下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弱复苏”的环境下,但已经在诸多新质生产力领域看到了未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年初以来,我们在机器人、创新药、军贸、稳定币等领域已经观察到很多深刻变化的发生,这些深刻变化背后蕴藏的投资机会,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展望下半年,在信用和货币“双宽”背景下,我们判断市场的风格偏好仍然是科技成长。具体而言,我们重点关注:(1)创新药板块真正能兑现管线价值的优秀公司,尤其关注后续有重要管线数据读出和重大出海机遇的公司;(2)机器人板块里卡位稀缺、竞争力突出、具备量产能力的公司;(3)军贸、稳定币等新方向。
【关注方向:AI+、科技创新】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本产品的投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精选创新成长主题的企业进行投资,分享其发展和成长的机会,力求超额收益与长期资本增值。
本产品的投资体系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定方向和自下而上的抓关键、算定价相结合,构建稳健进取型组合。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创新从未因时代的困顿或环境的险峻而止息,就像地壳深处的岩浆总会寻找裂隙奔涌,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对效率的追求、对困境的突围,构成了创新永不枯竭的源泉。创新通过技术突破、模式优化等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推动劳动生产率的跃升。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意味着更低的单位成本、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以及更强的全球市场话语权,更强的国家综合竞争力。而我们当前正处于智能化跃迁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智能化在各行各业的百花齐放式应用探索,将会涌现出一批供给驱动带来的加速增长机会。
我们根据对产业发展的周期位置和公司经营变化的跟踪和研究,对组合进行持续调优,在供给驱动相关方向,增加了对AI+相关应用侧和端侧的配置权重。对需求拉动带来的较快成长,调整到与业绩增速拐点向上的趋势更接近的优质公司。
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宏观经济角度,有压力也有韧性。今年上半年,美国发动的对等关税贸易战扰乱了全球化的贸易秩序,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俄乌、印巴、中东等局部冲突频发,使得地缘局势动荡加剧。但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的经济总量体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尤其在结构上,高质量创新涌现,在AI大模型、电影、创新药等局部点上陆续出现了deepseek时刻;高质价比中国制造在实战中证明了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出口战机在印巴战场上大获全胜、部分出口美国的商品实现了对关税的完全转嫁。展望下半年,内外部环境依然面临多重困难挑战,但在调控政策加力提效下,全年有望实现GDP同比5%的增长目标。
流动性角度,有望维持合理充裕。权益资产有比较优势。一方面,国内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下破1%,各类理财和固收类产品收益率持续回落;另一方面,年初至今美元指数跌幅超过10%,美债信用压力加大,“美国例外论”证伪的预期让全球视野的投资人开始讨论全球资金从美元资产回流非美资产,尤其是大中华区的可能性。
创新成长主题依然是基本面驱动最强劲的方向,全球的AI基建投资还在大幅增长,基础模型还在持续进步,端侧和应用侧的创新在持续涌现。智能化和无人化也将成为各类下一代装备的发展重点。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我国基金运作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其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完整业绩见产品详情页。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投资者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时,应认同“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导致的投资风险及亏损,由基金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确认已知晓并理解产品特征及相关风险,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
$鹏华芯片产业混合发起式A(OTCFUND|018000)$$鹏华芯片产业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8001)$$鹏华远见精选混合发起式A(OTCFUND|019820)$$鹏华远见精选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9821)$$鹏华创新成长混合A(OTCFUND|011460)$$鹏华创新成长混合C(OTCFUND|01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