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操盘手集结令# 我记得去年2024年的9月份,我那时候已经关注并持有$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C$ 。现在又是一年的9月,这个月份很好,好好准备,接下来就是金秋十月——作为长期关注科技赛道的投资者,我依然紧密跟踪着【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A类:023739/C类:023740)的表现。在2025年这个科技投资的关键年份,重新审视这只产品,让我对中国硬科技的投资价值有了更深理解——它不仅仅是投资工具,更是参与中国科技创新的全景地图。
选择科创综指作为配置标的,本质上是在投资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底层操作系统”。相比科创50聚焦半导体龙头的偏科式布局,科创综指44.6%的电子(以半导体为核心)+15.1%生物医药+10.0%电力设备的均衡配置,既保留了半导体产业链的战略权重,又通过医疗创新、高端装备等第二梯队形成风险对冲。
这种“科技母舰”式的结构,在近期市场轮动加速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当算力硬件进入震荡期时,AI医疗、智能驾驶等应用端企业开始接力上涨,而科创综指天然具备板块轮动的容纳力。
从操作层面看,我依然倾向于选择C类份额(023740)。尽管市场经历了一定波动,但科创综指自基日以来累计涨跌幅高达+20.72%,远高于同期的科创50、科创200等指数。
考虑到科技企业2024-2026年净利润增速预计将达67.6%、37.8% ,当前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C类份额适合在震荡市中灵活把握波段机会——毕竟科技板块的贝塔弹性向来惊人,2025年2月科创综指单月11.96%的涨幅已印证其爆发力。
在资产配置框架中,我将【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定位为核心科技仓位。不同于主题基金容易受细分赛道周期波动影响,这只产品通过覆盖565家科创板企业的超广谱投资,既把握住中芯国际、寒武纪等龙头的确定性,又能分享中小市值企业的成长红利。
特别是当前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高达64% ,这些潜在独角兽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变现的过程,正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我的方法是采用“金字塔加仓法”参与:先建立5%-10%的基础仓位,若指数回调至合适位置,可阶梯式增配至15%-20%。相较于直接参与个股需要跟踪财报、技术迭代等高门槛研究,指数化投资通过一揽子股票自动完成新陈代谢,既能规避单一个股暴雷风险,又能享受科技创新的系统性红利。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科创板的战略地位正在发生质变。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技企业并购重组近期再迎重大利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在全国18个城市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旨在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
源源不断的优质资产注入持续抬升指数价值中枢。当我们将这些政策红利与AI革命叠加,科创综指正展现出其长期投资价值。
此刻看着交易软件里科创综指的表现,我感到更加踏实。截至2025年8月29日,基金单位净值为1.3477元,近一月涨幅17.18%,近三月涨幅33.71%。市场的短期波动,往往是为下一次跃升积蓄能量。当大多数人还在争论“AI泡沫”时,那些真正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硬科技企业,正在科创板的土壤里悄然生长。
而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用一只足够包容的指数基金,安静地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同行者。@招商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