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股市收官,指数表现很猛,但个股分化得厉害。大盘涨了7.97%,沪深300涨10.33%,最亮眼的是科创50和创业板50,都涨了28%左右,科创50创了成立以来单月最大涨幅,创业板50单月涨幅也排到成立以来第二,连2015年牛市时的月涨幅都超过了。
别看指数涨得热闹,个股其实没怎么跟。5400多只股票里,中位数涨幅才3.6%,也就是说一半股票涨得还没到这个数。而且银行板块还拖了后腿,8月跌了1.47%,之前有人说“靠银行护盘才没跌”,现在看这说法站不住脚——银行下跌时,大盘反而连创新高,说明银行权重虽大,却不是决定大盘涨跌的核心,甚至银行要是大涨,还可能影响其他个股的做多情绪。
这波行情能起来,核心是科技大票发力。现在“千亿市值俱乐部”有172家公司,以前这里大多是金融、石油、白酒这类传统行业,现在很多科技公司挤进来了。像XYS、SHKJ,今年4月才500亿市值,才过4个月,现在都两三千亿了,涨得特别猛。这波行情特别“挑股票”,就四五十只科技、稀土这类大票疯涨,再加一两百只中型票跟涨,从数量上看,涨的股票占比不到5%,但就是能把指数拉起来,这在以前真没见过。
有人说这是“机构抱团,没散户接盘所以一直涨”,我觉得不全对。机构抱团是一方面(很多票市值大了,进了上证50、科创50,相关ETF火了,指数基金配置进去了),但更关键是“市场行为”——资金永远追着热点跑。看杠杆资金就知道,近10天融资净买入最多的股票,都是当下最火的票。比如寒武纪,一个月前融资余额才35亿,现在到107亿了,一个月加了70亿杠杆,明显是不少大资金甚至散户加杠杆在追,这和前几年锂电、光伏、白酒牛市时,杠杆资金往热门股冲的逻辑一样。
再看9月,这种“少数大票疯涨”的结构牛估计难延续了。现在每天成交额超百亿的股票有十几个,周五还有6只成交额超200亿,“天量之后容易出天价”,这些大票大概率快到波段顶部了。而且这波和2015年普涨普跌不一样,所以9月很可能出现风格切换——要么大小票切换,要么板块切换。成交量摆在这,一旦这些大票不涨了,资金会流到其他地方。前两个月是“指数涨、个股不涨”,后面可能变成“指数不怎么涨,但很多个股反而有机会”,大家体感会好很多。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支持!你们的点赞关注,就是我继续分享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