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继续高歌猛进,涨幅1.5%,收盘到3883.56点,一不留神,就快3900点了。上篇文章的判断,再创新高。
做多热情,极度高涨。在强劲买盘推动下,成交额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开盘仅26分钟,两市成交额便轻松突破1万亿大关,不到半天,更是飙升到2万亿元以上。截至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时隔217个交易日,再次突破3万亿大关,来到3.14万亿元,这也是自去年10月8日行情后,A股市场单日第二次突破3万亿元。流动性实在是太好了。成交额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市场的牛味也越来越浓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指数虽然一路高歌猛进,但周末官媒动态和村里态度却是比较克制的。既没有对市场进行点评,也没有特意宣传,焦点都集中在下周三的重要事件上,与去年十一假期时市场曝光热度比起来,反差感强烈。
包括今天,很多券商的小伙伴都跟我说收到了指导,不许过度高调宣传。这种静默,本身就是一种强力的表态。背后藏着的深意,是村里对行情节奏的关键掌握,说白了,想要的是慢牛,不是疯牛。
如果市场真的疯涨起来,会怎么样呢?只要一招就能控住局面。别忘了GJD手里有多少筹码。中央汇金、证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随便算一算,一季度末就有4.2万亿。GJD通过手里大量的筹码,已经可以完成对核心指数更高效、更精准的控制。它们可以稳定器,防止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也可以是减震器,抑制指数过热。也就是说,它们为指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资金底和隐形的估值顶,从而掌握了市场节奏的关键话语权。短期指数虽然在流动性的推动下惯性上涨,但我们要在心态上从坚定看多转为居安思危,不随便下车的同时,也要知道市场是有可能转换节奏的。
再来回顾一下昨天的提醒吧我预期的9月的调整中,尽管我认为指数层面回调的幅度不会过大,但风格的转换,是需要我们早做准备的。
今天,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地产板块强势上涨。核心原因是上海也出台了优化调整房地产的政策措施。
一起看一看内容:
在时间上,市场普遍认为会在9月份做政策跟进,现在发布属于抢跑,比市场预期要早。在力度上,基本上与北京之前推行的政策对齐,甚至增加了自己的特色。
仔细分析一下:这次上海采取了与北京五环外放开限购极为相似的模式,外环外区域放开限购套数。这意味着,无论购房者此前在外环外拥有几套房,均不占用全市购房名额。这一方面激活了外环外的购房需求,更重要的是释放了外环内的购房名额,进一步推动改善型与投资型需求释放另外在公积金方面也同步了北京的方案,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的同时允许又提又贷。即允许购房者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同时也能申请公积金贷款。实实在在地降低了刚需群体的购房门槛。
不同的是,上海作为全国唯二的房产税试点城市,上海在本次对房产税政策进行了精准优化,重点照顾了非上海户籍的购房者。首套房无论面积大小一律免征房产税,二套以上维持原有人均60平米免税面积的扣除政策。这个做法极大程度减轻了非上海户籍购房者的购房压力,对吸引更多人才在上海定居、释放楼市需求是好事。尽管两地政策工具相似,但综合来看,上海政策的最终效果大概率会强于北京。一方面是在本轮房地产调整周期中,上海市场表现本来就不错,不论是房价坚挺程度还是市场流速,一直领跑全国。现在又给了刺激政策,市场只会更旺。
另一方面是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减量发展,向外疏解人口和产业,控制户口指标。上海的战略是拥抱未来,用放松落户限制的方式吸引全球人才。一个疏解,一个虹吸,反映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上,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
那么,A股的房地产板块又该怎么看呢?在A股牛市大背景下,地产板块的投资逻辑变化巨大。
值得考虑的催化很多,比如深圳作为另一个核心一线城市放开限购,美联储降息后国内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下半年核心城市拆迁工作快速落地,政府收储收地改善房企现金流,都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