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越来越火热,牛市思维深入人心。
前一阵还在推固收+,现在已经都在讨论什么产品弹性好,进攻性强。
转眼就3800点了,指数高度和焦虑的情绪成正比,有人怕高,有人怕踏空,有人先怕高再怕踏空~
多元配置真的挺重要的,今年以来比较流行主动基金工具化,很多赛道型主动基金也确实大获成功,但主动基金不应该定位成指数型的补充工具,至少不应该整体工具化,工具如何使用、择时、风险管理、仓位管理等等这些责任,不能都让投资者来承担。
今天就想盘几位在混合配置上表现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也许长期业绩还有待验证,但在这几年震荡剧烈的市场中,是经受住了考验的。
胡中原 华商润丰
胡中原是非常少见的股债双线作战,都能独当一面的基金经理,今年也彻底跑出来了。
他早年是债券交易员,2019年起管理的第一只产品就是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从此开始向权益方向覆盖。扎实的基本功,极度看重风险收益比的投资哲学,让他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可以更自如地切换频道。对于权益部分的行业选择,他也没有明确的偏好,主要看性价比和行业趋势,只看行业本身,不怎考虑市场面的交易、资金、情绪、动量这些行业外的动向因素。看好的行业,不同细分赛道上也会做分散布局。
胡中原目前在管的产品包括纯债、二级债和灵活配置混合,管理时间最长的的华商润丰从2019年至今实现每年正收益,同时,近一年收益超过120%,防守和进攻都做到极致了。
从资产配置来看,2020年3季度,股票仓位还在80%以上,之后一路撤退到40%左右,直到2024年2季度,果断加仓到90%以上。
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仓位变化有很多因素,有时可能是公司对产品定位的要求,但至少在这两次关键节点的选择和效果,我觉得算是体现了一个灵活配置型产品真正的价值。
在主动基金退潮的这几年,华商润丰吸金效应明显,从胡中原接手时的不到1个亿,到现在42亿,机构占比也达到一半以上。
除了偏股型,他独立管理的另一只二级债,华商安恒,成立于2024年5月,任职回报14%,超额和回撤控制都很不错。
赵晓东 国富恒瑞债券
赵晓东是15年以上的老基金经理,内功深厚,口碑一直非常好,在韭圈儿的评分是炸裂的99分~

风格偏大盘价值,估值偏低,有人会认为有些保守,实际上能力也非常全面,管理固收+的体验很不错。
国富恒瑞债券,2016年起管理的一只二级债基,9年来每年都是正收益,平均年化5.43%,最大回撤只有3.77%。今年以来债市这么动荡下也很稳。

赵晓东的代表作国富中小盘股票,从2010年起就开始管理了,穿越了好几轮牛熊,年化收益仍然有11.4%。虽然持仓看起来没那么性感,但对沪深300的超额还是很明显的,近一年也有30%以上的收益。
赵耀 红塔红土盛世普益
赵耀比较小众,实际上投资经验也有10年以上了。
我最开始是2021年开始关注到红塔红土盛世普益这个产品,因为2021年初和2022年初,市场从牛转熊的两次大跌,这个产品的股票持仓都是突然降到零。

也许有运气或者其它原因,总之很神奇。
不过当时是他的前任吴秋松在管,这位现在去了东方阿尔法。
赵耀从去年9月开始管理,时间不长,去年924行情因为人员交接没赶上,今年以来波动控制非常好,一直在创新高,也是很会画线的。

虽然这个产品债券占比不低,但严格来说赵耀主要是择时和选股,债券部分始终配的都是国债。
还有一点很神奇的是,这个产品重仓股择时胜率目前是100%,也就是说每次买入重仓股,到这只股票离开十大重仓,都是赚钱卖出的,我还没见过哪只产品能有这种数据。

这只产品真挺稳的,遗憾的是规模一直做不起来,现在只有不到5000万,始终处在清盘预警之下,希望还是能好好做下去吧。
$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A$
也是位知名度不高的基金经理,目前只管理交银荣鑫这一只产品。
余李平早年还做过央视财经频道的记者,后来一直在券商研究做研究员,2015年加入交银,2022年管理产品。
交银荣鑫在2024年以前,权益占比都不超过20%,2024年初起连续四个季度疯狂加仓,从10%加到现在的91%。

产品净值就像一个人两年多都是近乎休眠状态,去年924突然跳起来奔跑。

蛰伏三年,余李平算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重仓行业也是从2023年初开始就关注电子和传媒板块行情,但股票手率非常高,重仓股几乎持有都不超过一个季度,控制向下的赔率,提高胜率。
任何投资选择的成功都不排除有运气成分,但我也相信,无论顺风还是逆风,都依靠实力做好专业判断,知行合一的风险管理和多元配置,能够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也能让投资者更放心长期持有。
$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A$
$国富恒瑞债券A$
$红塔红土盛世普益混合发起式$
$交银荣鑫灵活配置混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