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工嘱咐妈妈说,冰箱的主板长时间运行可能出错了,把插座拔了再插上,就有冷气了。妈妈简单地回了句,不行,明天再找你修。
我一直开着语音通话,听得清清楚楚。当然,妈妈没给钱,因为冰箱没坏,至少没换零件。我也暗暗高兴,上次换主板要了600多元。
晚上7点多,妈妈跟我语音,说冰箱坏了!我不在家,就让妈妈去楼下维修电脑的门店问一下,最后妈妈把隔壁小区的家电维修师傅请到家里看一下。
没给钱,我有点诧异——大晚上,走到我家帮看冰箱,发现没坏,师傅也不好意思收钱。
同事还抱怨过——在平台叫维修师傅上门,上门费就要60元,维修费和材料费另算。我半天工资呢!
在医院看病,挂号费要先给吧,不管你最后要不要药品!但在小诊所,没有挂号费,只要付药钱。如果你不相信小诊所医生,或者觉得医生开的药贵了,也可以直接拍拍屁股走人,顶多被医生说一句——你耍我啊!
这么会有两种收费模式呢?上门费和挂号费感觉像来自西方,好像更合理些。冰箱修好了,开药给我吃,我得给钱,更符合中国人“实用”想法。
没有上门费/挂号费,会不会折算到材料费或药费呢?这个我不清楚。
师傅帮问题诊断出来——主板由于错误,停止工作,这个要不要给钱呢?可要不是这个原因,拔下插头再插上,冰箱就运转了呢!
要是晚上师傅不愿赚这个钱,直接不去修。大夏天,家里冰箱东西肯定要坏。师傅想帮忙修,想赚钱,去诊断了“冰箱”,把插座再次插上,冰箱好了。即使诊断的原因不对,也应该给钱,但给多少就难讲了,因为就一个动作。
美国民众曾质疑麻醉医师收入过高而召开听证会,要求降低薪酬。听证会上,参加答辩的麻醉学医生说:“其实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接下来的话,却引人深思:“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我收的费用,和我拿的薪水,不过是打完针后看着病人,不要让他(她)因为麻醉或手术出血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醒过来。如果你们认为我钱拿多了,也没问题,我打完针走就是了。”
虽然维修师傅比不上麻醉师高大上,但是维修师傅也有自己专长,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仅靠换零件维修是不是收费少了呢?要是零件没坏,会不会说善意的谎言——这个零件要换了?
我们就是这么实在——没换零件怎么付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