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收息方法论# 现在最让我看好的是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发起联接基金($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发起联接C$ )。比起债基的固定收益,这类聚焦港股高股息的产品更像“会长大的现金奶牛”——它的分红来自上市公司真金白银的利润分配,不仅有稳定的“股息现金流”,还藏着估值修复的潜力,这是我把它当作“攒百万”主力的核心原因。
聊聊我为什么偏爱它,以及那些实战中总结的收息心得。
分红收入目标:我的计划是6年攒够100万,目前持仓60万。打算每月追加4000元本金,按照当前近5.5%的股息率算,4年后每月分红能突破5000元,6年下来本金叠加分红复利,百万目标其实没那么遥远。
三个让我坚定持有的独特视角
1. 高股息不是“陷阱”,而是“市场给的安全垫”
很多人觉得高股息股都是“没人要的夕阳产业”,但这只基金跟踪的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筛出的是连续分红、股息率稳居前的公司,像金融、公用事业这些板块的龙头,看似增长慢,实则现金流稳如磐石。比如某国有大行港股,每年净利润超千亿,分红比例常年在50%以上,哪怕股价不涨,单靠股息也比银行大额存单香。更关键的是,这些标的市盈率大多在6-8倍,市净率甚至低于1,估值已经跌到“地板价”,下跌空间有限,这种“低估值+高股息”的组合,比追热点股票踏实太多。
2. 港股通标的,藏着“双重红利”机会
这只基金只投港股通内的股票,意味着避开了那些无法通过港股通买卖的小盘股,流动性更有保障。而且这些标的大多是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AH股”,但港股价格往往比A股低30%-50%,相当于“同一家公司,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分红”。比如某能源巨头,港股股价比A股便宜40%,股息率却高2个百分点,这种“折价红利”是其他市场很难享受到的。
3. 指数化投资,比“自己选股”更能抗住波动
我以前试过自己买高股息个股,踩过“分红前大跌”的坑,也遇过“分红后业绩变脸”的雷。但这只基金跟踪指数,覆盖多只股票,就算某只个股出问题,对整体影响也很小。比如去年有只地产股分红不及预期,但因为持仓占比不到2%,基金净值几乎没受影响,分红照样稳定到账。这种分散性,对没时间盯盘的普通人太友好了。
我的“收息实战技巧”,简单却好用
“大跌敢加仓,不贪最高点”:每次港股市场回调超5%,我就会多投一笔钱,比如今年3月港股跌了7%,我果断加仓10万,不仅摊薄了持仓成本,还能多拿这部分份额的分红,等市场反弹时,成本低了,收益自然更高。
分红再投“看估值”:当指数市盈率低于历史40%分位(也就是低估时),分红全部再投,让份额像滚雪球一样变多;如果市盈率超过70%分位(高估时),就把分红取出来,既落袋为安,又能避免高位加仓。
用“股息复投率”替代“短期收益”:我不天天看净值涨跌,而是算“累计分红÷本金”的比例,目前这个比例已经到8.3%,意味着靠分红已经赚回8.3%的本金,这种“真金白银落袋”的感觉,比账面浮盈更让人踏实。
其实“分红攒百万”的关键,不是选多神的产品,而是找到“能长期拿住”的逻辑。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基金的优势,就在于它把“稳定分红”和“估值修复”绑在了一起——你可以把它当“每月发工资的理财”,也能期待某天市场风格切换,享受估值回归的超额收益。对普通人来说,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收息方式,才是能熬到目标实现的“笨办法”,但往往“笨办法”才最管用。$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发起联接C$ @国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