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国新办发布会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明确体育不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精神力量,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贵州“村超”到江苏“苏超”,多样化的本土IP体育赛事备受关注,赛事经济或成为新的经济风口。
赛事经济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年以来,赛事经济发展加速,从城市到乡村,从国际联赛到本土IP,体育赛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破圈”。据悉,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举行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直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杭州亚运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41%;“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还有“村超”“浙BA”等一系列本土IP赛事热度高涨。职业赛事方面,CBA、WTT、F1等热门赛事门票销售火爆。不管是群众赛事活动还是国际赛事,均正在以强劲势头拉动经济增长。
体育产业正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3.7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68.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2024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
“赛事+”彰显活力
“赛事+文旅”:“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跟着赛事去旅行”,越来越多的地方将赛事与地域特色、自然景观结合,打造沉浸式赛事体验,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延长消费链条。
“赛事+商业”:将体育赛事与商圈活动结合,比如上海F1赛事形成的“48小时消费圈”,推出具有赛事特色的消费优惠和主题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还有周边衍生品的开发,激发新消费活力。
“赛事+科技”:通过人工智能、5G、VR/AR等新兴技术提高赛事组织和运营效率,改善观赛体验,为体育赛事注入科技活力。
总之,赛事与文化、旅游、商业、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体育+文旅+商业+科技”思维模式。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还有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趋势。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鹏华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A(OTCFUND|012969)$$鹏华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OTCFUND|01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