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对低估值的资产有偏好,自我系统性的学习基金投资以来,学到的也是低估值定投的策略,以致我在主动挑选行业及指数资产时,低估值也是核心考量要素。
今天跟deepseek认真讨论了低估值的问题,纠正了一直以来的认知偏差,即“低估值不等同于高价值”。
一、低估值定投策略并不等同于价值投资!
即使在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先生的体系里,估值也只是安全边际,并不是决定因子。
如果只是单纯的看估值高低来买入卖出,很可能会陷入估值陷阱。价值来源并不在于估值,在于估值与价值的差值,核心还是资产价值。
二、估值是刻度,低估值定投的假设局限!
估值只是一把刻度尺,记录了市场出价的数值高低,估值只是滞后记录,并不是先行指导。
并且估值高低是相对的,现在极低不代表未来不会更低,决定市场出价的,核心还是资产价值。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先贤的理论还是具有很强的有效性。
低估值定投完全建立在均值回归的假设上,即便这不是一个假设,行业指数的均值回归并不能摆脱基本面的约束。
三、估值是温度计,不是起搏器!
估值只能告诉你当下的体温高低,并不能让垂死的躯体恢复心跳。
行业指数更受基本面驱动,而非估值修复。一个处于衰退期的夕阳行业,即使估值再低,也很难有大的起色。
只有基本面向好变化,估值的优势才有意义,比如政策反转、周期反转、技术突破、流动性宽松、资金风险偏好变化等因素对资产进行逻辑重估,才能带动估值修复与行业向上共振,形成戴维斯双击。
四、将估值指标从“买入信号”降级为“辅助工具”
要摆脱对低估值的痴迷,弱化估值的有效作用。比如同为创业板类指数的创价值指数与创50指数,创价值虽然在绝对估值上低于创50指数,但较低的估值优势并不能转化成上涨动能,当整个创业板指数涨势颓废时,估值的低差并不能带动创价值指数继续上攻,从而反包创50指数。
估值的优势在于同类资产下跌时,较低估值下跌数额有限,从而具有相对更高的安全边际,或者是上涨时,过高的估值用作风险警示。
五、整个体系从“寻找低估值”转变为“寻找高景气度”
相比静态的低估值,更应关注营收、利润、逻辑、市场份额等基本面是否改善,以及改善的力度和可持续性。
构建基本面驱动的投资框架,分散配置,在此基础上寻找估值合理或者低估的标的。
在投资中,低估是安全垫,成长才是发动机,两者结合才是绝佳的价值买点。
#创作扶持计划# #价值投资,从未止步# #定投抄底 底越来越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