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九曲传灯
作者:小宇
进入大二下学期,时光飞逝的感觉愈发强烈——转眼就要升入大三了。回想起刚入学时还是个被学长学姐喊“学妹”的萌新,如今早已换成我笑着招呼学弟学妹,这种身份的转变总让人感慨。
每个年纪有每个年纪的功课,于大学生而言,不断推动自己融入社会、完成社会化,或许就是这段时光的一门必修课。偶尔遇到些年长几岁却行事莽撞、说话不经思考的人,难免会想:这些年的经历,难道都没沉淀吗?但我始终记着,人人平等,谁也不该被纵容——毕竟社会从不是“惯着谁”的地方。
两年大学生活摸爬滚打下来,我总算摸清了在校园里自处的节奏。不再像高中时那样,跟着别人疯狂卷绩点、比分数,有些差距或许本就不必强求,不如让自己松弛些。
以前总觉得大学里的小组作业有些无聊,偏偏这类合作又多,久而久之我常被推为组长。一次次牵头组织下来,倒也锻炼了组织协调、沟通表达和时间管理的能力。这个过程里最深刻的体会是:作为组长拥有的那份主动权,能极大激发人的主体性,成长也因此变得格外迅速。
上个学期班级匿名选拔学委,我意外以断层第一的票数当选,当时却犯了拧巴——觉得学委就是“干最苦最累的活,做大家的牛马”,便以“身体不好扛不住压力”为由辞掉了。如今想来倒有些后悔,或许是自己错过了。
今年暑假我选择留在家里,总觉得父母此刻更需要我。比如骑着电瓶车接送腿脚不便的妈妈,能让她少些辛苦;尽量帮忙做家务,也能让她劳作一天后不用费心操持;回家后连着干了几天农活,又再次体会到农民的不易。
常看到菜市场里农民守着自家种的农产品等顾客,卖家多、竞争大,一天下来或许连30块都赚不到。因此我总劝妈妈,别把辛苦种出来的东西拿去卖了,自己吃着安心,保重身体更重要。也跟父母商量,以后少种点,有些农作物干脆不种了,够家里吃就行。
站在大二的尾巴上,这些细碎的感悟像一颗颗石子,在心里慢慢沉淀出清晰的纹路。从校园里的跌撞与释怀,到对家庭责任的重新理解,原来成长从不是突然的顿悟,而是在每一次回望、每一次选择里悄悄拔节。
大三的风已经在不远处吹起,带着对过往的笃定,也带着对前路的坦然——不管是课堂里的挑战,还是生活里的考题,大概都能更从容地接住了。毕竟,那些走过的路、想通的理,早已悄悄变成了脚下的底气。

———“传灯助学”活动情况
“传灯助学”是一项支助困难大学生的民间公益活动,参加助学行动的成员现在有75人,已支助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8月份,经对4名推荐人选进行表决投票,确定了2025年2名支助对象。目前,正在支助6名大学生(2022级2名,2023级1名,2024级1名,2025级2名),分别是:
*春花 安徽农业大学
*嘉怡 南昌工学院
*小宇 铜仁学院
*浩男 中国地质大学
*恩祈 北京大学
*怡敏 广西民族大学
8月1日起,助学行动群里的成员自发开始了每月一次的捐赠,大家一如既往的行动积极、踊跃献出爱心。截至8月15日,8月份捐赠共计3994.05元,对新增2名支助对象各发500元入学准备金,对另2名推荐人选各发500元一次性支助,“传灯助学”资金余额为31330元。

希望朋友们帮忙多宣传我这个号和我们这个活动,了解关注的人多了,就会有善心人士加入我们。我们的力量会更为壮大。传灯助学活动长期开展,我们欢迎有意参与助学活动者加入团队。
#分享一次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