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非货币基金百亿俱乐部扩容至277只,但主动权益类百亿基金仅剩25只,较一季度略有回落。与2021年巅峰时期(71只)相比,市场经历了一轮深度洗牌——仅14只老百亿基金仍坚守,57只已跌出榜单,同时有11只新晋基金崛起。
一、老百亿基金现状:谁还在?谁已掉队?
(1)仍在坚守的14只老百亿基金
这些基金凭借长期业绩、稳定风格或赛道优势,穿越市场波动,维持百亿规模:
- 张坤(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2021年670亿→2025年349亿(仍居主动权益第一,但规模腰斩)。
- 葛兰、赵磊(中欧医疗健康):232亿→156亿(医疗赛道韧性)。
- 谢治宇(兴全合润):205亿→218亿(均衡配置策略)。
- 朱少醒(富国天惠精选成长):306亿→220亿(长跑型选手)。
(2)掉队的57只老百亿基金
多数因风格过时、业绩下滑或市场风格切换而规模大幅缩水,部分缩水超70%:
- 鹏华匠心精选(陈璇淼):293亿→不足59亿(消费赛道退潮)。
- 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胡昕炜):276亿→54亿(消费+互联网调整)。
- 兴全新视野(乔迁):290亿→88亿(老将离任影响)。
- 华安聚优精选(饶晓鹏):230亿→37亿(规模管理难度大)。
掉队主因:
1. 依赖单一赛道(如消费、互联网),未能适应市场风格切换。
2. 规模过大导致操作受限,超额收益下降。
3. 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褪去,部分因业绩下滑或离职影响。

二、新晋11只百亿基金:成长风格主导
这些基金大多成立时间较短,但凭借高弹性赛道(医疗、新能源、AI、先进制造)的阶段性爆发,快速跻身百亿阵营:
- 大成高鑫:20亿→123亿(成长风格突出)。
- 广发多因子:1.24亿→126亿(量化+成长策略)。
- 兴全商业模式优选:10亿→130亿(选股能力突出)。
新晋逻辑:
1. 押中风口(如2022-2024年的新能源、AI、医药反弹)。
2. 业绩爆发式增长,吸引短期资金涌入。
3. 渠道营销+口碑传播助推规模跃升。
三、百亿基金"生存法则"已变
1. 过去:靠明星经理、渠道推广、市场情绪冲规模。
2. 现在:需长期业绩+风格适应力,否则规模难维持。
3. 未来:
- 单一赛道基金(如AI、新能源)可能重蹈消费基金覆辙。
- 均衡型、灵活配置型基金更易穿越周期。
结论:
- 仍在榜的老百亿基金:要么是长跑型(如朱少醒),要么是赛道王者(如葛兰)。
- 掉队的老百亿基金:多数因风格固化或规模
管理失效。
- 新晋百亿基金:需警惕"规模魔咒",能否持续是关键。
市场在变,百亿基金的"含金量"也在变——唯有真正能扛住周期的,才算真王者。
#牛市旗手发力!如何把握券商掘金机会?#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
$兴全合润混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