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动月月投 ,是中欧财富投顾最新推出的一款主投纯债基金的月定投投顾策略,通过主理人跟踪的债市信号,确定当期建议买入的债券基金种类,并挑选出该种类下优质的基金标的。$中欧薪动月月投$
01 本期发车
本期是我们第3期发车,综合我们的望远镜指标和显微镜指标来看,当下债市处于【机会】的位置,因此本月主要发车的还是中长期纯债基金。

我们从具体的分项指标,来分析一下当下为什么这么做:
望远镜指标:当下10年国债与7天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利差为29bp,对应的中期温度计在51C(上月发车时为67C)。注意,由于央行对MLF招标进行了改革,其政策利率属性逐步淡化,因此我们的望远镜指标修改为10年国债与7天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利差,因此望远镜的度数也有所变化。
显微镜指标:卖出信号都还没有触发。包括以30年国债换手率观察久期策略的拥挤度,以3年AA信用利差观察信用策略的拥挤度,当下都没有触发左侧卖出预警信号。以资金利率底部抬升信号来观察债市是否可能发生反转,目前没有看到这一信号。
综合债市望远镜和显微镜信号,目前信号处在第2档——【机会】,结合市场情况,我们建议大家以关注中长期信用债基金为主。
02 当下,买债基的节奏更重要
7月,债市走出与市场预想截然不同的行情。月初时点,参考历史经验,7月流动性往往容易进入自发平衡状态,叠加银行、理财、保险增量资金入市配置,市场预期债市收益率下行概率或更高。然而实际情况,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从1.64%、1.85%,一路震荡上行,一度达到1.75%、2.00%。
这样的波动来说,对债基持有人的7月并不友好。而债市波折7月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反内卷预期升温之后,股债跷跷板效应驱动资金“脱债入股”,债券市场相对承压。这里有两个核心问题,反内卷和股债跷跷板,我们分别来讨论。
不少投资者开始关心当下的物价见底的节奏是否可比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但对于大多数债券机构投资者而言,并不认可这种逻辑。跟2016年相比核心的区别在于,需求端没有可比当年棚改货币化的拉动政策,债券市场还是相信需求侧难以大幅反弹。从这个角度来说,债券市场不相信收益率有大幅调整的空间。
对于股债跷跷板而言,可能这个问题更加不能忽视。5月存款利率调降之后,四大行一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不足1%。当定期存款利率足够低之后,去股票市场“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机会成本就足够低,甚至不少个人投资者觉得如果能抓住一天股票的涨停板,就能抵得上好几年的定期存款利息(当然这种想法还是很危险、风险很大的,我们并不鼓励)。
因此,如果没有新的变化,比如再次降准降息,那么在股票赚钱效应被证伪之前,债券收益率可能较难突破今年年初的低点。
考虑到股债跷跷板效应,9月中旬之前,债券建议要采取防守反击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参与债基可能比买什么债基更为重要。我们还是推荐倒金字塔的加仓方法,比如以10年国债1.7%为起始点,收益率每上行5bp,按照1:2:3:5:8的斐波那契数列的节奏倒金字塔加仓,收益率越上越买,提升静态收益率。
这个方法的精髓是,在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时候多买债券,收益率相对较低的时候买少点,这样可以使得组合的平均的票息水平高一点。这也符合固定收益投资的本质思想——票息为王,票息高的时候就多买一点。这样能够保证,如果接下来有下一波债券的牛市,至少不会踏空。
风险提示:
主理人账户的卖出/调仓并不必然代表每个跟投账户都会进行卖出/调仓。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发车模型/信号并不能减轻或免除基金投资本身的固有风险,投资者完成交易前请认真阅读投顾服务协议、策略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全面了解基金投资风险。
中欧财富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取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