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海富通基金经理助理 王宁宁
一、港股市场上半年表现全球领先
7月以来港股市场延续强劲上涨的趋势,但是波动较大。截至8月7日,恒生指数今年以来上涨25.03%,港股通科技指数上涨42.77%,较恒生科技指数超额近19%。受益于Deep seek引领的AI热潮,推动中国资产重估,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资金由传统红利向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板块扩散,港股市场2025年上半年全球领先。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7
二、港股科技板块结构性机会显现
展望下半年,尽管中美博弈和关税政策仍可能对港股情绪和基本面造成短期扰动,但企业盈利展现出比较强的韧性,市场已经充分消化利空预期。随着港股上市制度不断深化改革,优质中概股加快赴港上市,市场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吸引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稀缺资产。
行业层面,AI大模型迭代持续催化互联网与科技龙头,创新药与出海红利驱动医药板块,“以旧换新”政策、新车型发布和智能化趋势赋能汽车板块,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和算力需求攀升拉升半导体与硬件设备板块。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下,港股科技板块或依然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1. 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市场对关税扰动逐渐脱敏
近期中国放松了对美国稀土出口的管制,美国取消对华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和发动机出口的限制。中美关系的预期进入“交易模式”。最近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表示,在8月初关税暂缓到期日前,中美将启动更多的贸易对话。
2. 港元汇率仍接近弱方保证,香港金管局收紧部分流动性但是影响有限
2025年5月以来,港币兑美元在极端的时间从强方兑换保护(7.75)滑至弱方兑换保护(7.85),创下2005年兑换保护机制实施以来最快切换速度;同期Hibor利率从4.5%降至0.4%。市场一度担忧金管局或需大量接盘港元抛压,令流动性收紧、利率回升。从历史经验看,当经济波动温和时,Hibor对港股的影响更为直接,主要体现于融资保证金和香港本地蓝筹股的资金成本。
随着人民币已由区间上沿回落中枢,港元缺乏持续贬值的基础。当前的弱港币反而在中国资产重估阶段,有助于提高高分红港股的吸引力。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7
3. 近期美元走强后回落,中期看全球流动性更倾向于宽松而不是紧缩
近期美元走强并未改变我们对后续走势的判断,短期美元流动性有阶段性收紧压力,但中长期看全球流动性更倾向于宽松而不是紧缩,对作为离岸的港股起到支撑。根据高盛预测,9月、10月、12月连续三次各降息25个基点,2026年上半年再将两次,最终利率降至3.0-3.25%。
此外,海外8月发生两大事件,一是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放缓且5-6月非农就业大幅下修,特朗普辞退劳工统计局局长;二是美联储理事库格勒请辞,特朗普干预联储的行为可能加快。这两件事都在数据可信度和联储独立性两方面再度冲击美元根基。在此影响下,上周开始9月降息预期25bp的概率快速回升至80%,美债利率和美元再度回落。除美元走弱压力外,多数国家宽财政对冲关税压力需求强,货币财政宽松或继续提振广义流动性。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7
4. AI大模型迭代加速,持续催化互联网和科技板块
自7月末,国内外巨头密集发布新一代AI产品。谷歌于8月6日推出Genie3,支持实时交互和多模态生成;OpenAI发布开源语言模型GPT-oss,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与o4-mini相当的性能;8月8日,OpenAI又发布GPT-5,该模型推理与编程能力显著增强,幻觉率下降 80%,成本大幅下降。国内方面,阿里千问系列Qwen3-Coder模型在7月23日发布,能力对标Claude Sonnet 4,提升了编程和工具调用效率;腾讯混元3D世界模型于7月27日开源,融合全景视觉技术,赋能游戏和数字内容创作。(相关公司仅为举例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个股推荐。)
全球AI大模型迭代显著加速,推动互联网和科技板块进入高景气阶段。一方面,AI商业化落地加速带动业绩增长;另一方面,政策红利(国务院部署“AI+行动”)强化产业逻辑,推动规模化应用与传统产业融合。
5.港股稀缺性资产持续吸引南下资金,支撑港股继续向上
截至2025年8月7日,2025年7月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约1490亿元,年初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8338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净流入。
年初以来的中国资产重估行情中,港股整体涨幅较A股更为可观,创新药、新消费、AI应用等方向亮点纷呈,聚集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巨头的港股或能较好地映射产业变革。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产业层面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同时科技方面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向上周期拉开序幕。随着港股上市制度不断深化改革,优质中概股加快赴港上市,市场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吸引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稀缺资产,或将支撑港股继续向上。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7
6. 港股科技股整体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
截至8月7日,港股通科技指数滚动市盈率(PE-TTM)为23.8倍,处于近十年的较低分位点。以风险溢价衡量,美股风险溢价接近零,恒指预测市盈率约11.4倍,相对10年期中债风险溢价约7.5%,相对美债约4.5%。这意味着港股科技股相对于其历史水平和全球其他主要市场来说,可能仍然被低估,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
三、主要港股科技指数对比
在港股市场中,科技股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科技指数因其高增长潜力和创新驱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能够精准捕捉港股科技股机会。市场上众多的港股科技指数哪只表现最好?通过对比几个热门指数,我们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1. 编制方案对比
港股通科技指数在编制方案上,除了选取科技龙头板块作为选股池外,增加了市值、研发投入、营收增速作为选股因子,精选质地较好、更有代表性的港股通科技龙头上市公司。

2. 业绩表现对比
截至2025年8月7日,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初至今收益率42.77%,基期以来收益率242.97%,近一年收益率93.53%,大幅领先同类指数。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7,指数历史收益率不预示未来表现。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7,指数历史收益率不预示未来表现。
3. 行业分布对比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集中在互联网、乘用车及零部件、电子、医疗保健几个板块。对比恒生科技,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低配二线的互联网公司,换取了在汽车和创新药上更高的配置。

注: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官网、WIND,截至2025/6/30。行业分类以中证二级行业为主,其中互联网包括传媒、零售、消费者服务;消费包括家电、珠宝服装。
4. 前十大重仓股对比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只聚焦在互联网科技公司,前十大成分股合计占比更高。中证港股通科技前十大成分股科技合计69%权重,除了包含互联网龙头公司,也包含汽车龙头公司(比亚迪股份、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半导体公司(中芯国际)、医药公司(信达生物),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相对更为均衡。

注: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官网、WIND,截至2025/6/30,以上涉及的公司仅为指数成分股举例,不作为对具体证券投资价值的判断,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个股推荐。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OTCFUND|021465)$
$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OTCFUND|021464)$
注:指数收益率不代表基金未来表现,基金对标的指数的跟踪可能会发生偏离。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
#OpenAI推出GPT-5 或提振AI投资热情##八月基金投资策略##七部门联合推动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突破##8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集采新政有望从药品拓展到医疗器械##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风险提示:市场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变化,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海富通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在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