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策背景与投资周期启动
2025年8月,1.2万亿级雅下水电项目正式落地。8月6日,交通、财政、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农村公路30万公里改建、危桥改造9000座、安全防护15万公里、养护升级同步展开,是史无前例的系统工程。意味着“十四五”末、“十五五”初期,大基建将开启新一轮与以往依靠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类似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周期。
这一轮基建(包括“两重两新”、地产市场各类托底政策、雅下水电站巨额投资、农村公路桥梁改建维护、铁路、港口、农田、水利等)将陆续铺开,接下来可能还会出现“铁路高铁港口重大项目”以及财税体制中税费改革等政策。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2025年版)》是交通运输部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而制定的重要文件,涵盖约20个重大工程包和40个单体重大项目,将在2025年启动或有序推进。实际上,全国各地公布的2025年重大工程投资计划总额已超过57万亿元。这些国家真金白银的投资,投资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投资总量,保障今年GDP完成5%左右的增长目标,而且还能够消化产能过剩导致的各种“内卷”,能够通过项目以工代赈、稳就业、增加收入,这是中国解决历年经济低迷问题的常用办法。
高关税、低利率、内卷严重、经济低迷等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国家真金白银的对大基建的投资对相关上市公司是最确定的长期利好。
2. 投资逻辑链条:政策 → 资金 → 项目 → 业绩
大基建的投资逻辑,可以围绕“政策驱动、资金落实、项目落地、业绩体现”四个阶段拆解。
(1)政策驱动:核心起点
• 逆周期调节工具:经济下行压力下,基建成为稳投资、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 专项政策倾向: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工程等优先列入支持清单,例如四川的“省级水网先导区”。
• 地方政府积极性:地方会借政策窗口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带动区域产业链需求。
(2)资金来源与落地节奏
• 中央财政:专项债、国债直接投向水网、铁路、公路、港口等基建项目。
• 地方专项债:与具体项目绑定,投向水利、交通、市政等领域。
• 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引入民企、国企共同投资运营,缓解财政压力。
• 银行与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为项目建设期提供融资支持。
资金到位速度与规模,直接决定项目启动和工程推进的节奏。
(3)项目落地与产业链传导
项目启动后,会沿着以下顺序传导:
1. 设计、勘察、测绘:设计院、工程咨询公司
2. 施工总包与分包:中建、中交、地方基建龙头
3. 建材供应:水泥、砂石、钢材、管材、防水等
4. 机械设备:工程机械、盾构机、泵站、管道设备
5. 信息化与智能化配套:BIM系统、数字孪生、监测系统
3. 投资机会分类
直接受益型(工程施工)
• 代表企业:见微信号:品德趋势
• 优点:资金到位后,业绩响应最快。
• 风险:毛利率偏低,受应收账款和回款周期影响大。
材料供应型(建材与设备)
• 代表企业:见微信号:品德趋势
• 优点:订单稳定,价格弹性大。
• 风险:价格存在周期性波动。
配套与科技型(信息化、环保)
• 领域:智慧水务、交通、公路、铁路、港口、物流等
• 代表企业:见微信号:品德趋势
• 其他:节能环保材料、污水处理设备
• 优点:毛利率高、政府背景企业壁垒强。
• 风险:收入依赖项目落地节奏。
4. 投资逻辑总结
• 先看政策方向:锁定重点板块(水利、交通、市政、铁路、港口、机场等)。
• 再看资金规模:到位速度与额度是催化剂。
• 筛选产业链位置:靠近资金与项目源头的环节先受益。
• 结合估值、股息率与业绩弹性:在大基建(包括地产)处于周期低位,优选所属经济实力雄厚的省市公司股、优选国家投资大的省市公司股、优选股息率较高的基建股。具体投资标的见微信号:品德趋势
#八月基金投资策略#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