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HR管理视角选军工基,我从以下三个核心维度展开:
一、人才战略适配性分析
1. 产业链人才缺口对照
军工行业 “哑铃型”人才结构 特征显著(尖端研发+技能工匠),需重点考察基金持仓企业对以下岗位的覆盖度:
尖端层:
算法工程师、无人系统架构师、量子通信技术专家
技能层:
精密机械师、电磁兼容测试工程师(资质认证溢价率 25%)
选基原则:优选持仓含 中航工业、中国电科旗下上市公司 的基金(如中证军工指数权重股占 60%),这类企业持续扩容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员工稳定性更高。
2. 研发投入与复合型人才储备
关注 研发费用率>15% 的企业:
航天彩虹(无人机总体设计岗)
振华科技(军用MLCC工程师)
二、人力资源政策协同性
1. 激励工具匹配
案例:鹏华中证国防ETF(512670)2025年Q2规模 增长93%,持仓企业如 中航沈飞 同步推进 “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与人才发展投入形成共振。
2. 代际人才结构适配
Z世代员工:偏好持仓 航天宏图、景嘉微 等企业的基金(职场文化更开放,离职率低 18%)
资深专家:适配重仓 中国重工、内蒙一机 等老牌国企的基金(股权激励计划解锁期 5年)
三、合规与风险管控
1. 政策准入筛查
核查基金是否纳入 《国防科技工业保密名录》,如中证国防指数企业 100%通过军工认证。
规避持仓含外资受限技术企业 的基金(如光启技术外资股比超 5% 需额外审批)
2. 波动对冲策略
配置 军工+黄金 混合型基金(如银华抗通胀主题),平滑地缘冲突引发的净值波动
设定 15%-20%动态止盈线。
四、实操配置建议:

核心结论
HR选择军工主题基金的本质是 “投产业人才生态” :
短期 关注持仓企业与现有人才结构的匹配度(技能缺口覆盖率>60%)
长期 考察企业研发投入转化为人才培养效能的持续性(研发费用复合增速>15%)
风控 通过政策合规性筛查与多资产对冲,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不确定性。#8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 #7月投资总结:我的收益如何了?# #中国军工竞争力重估,军贸份额或扩张# $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C$ $前海开源中证军工指数C$ $鹏华空天军工指数(LOF)C$ $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C$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