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A股银行板块再度上涨,在三大指数震荡分化的市场环境中,银行股凭借高股息与业绩改善的双重优势,成为支撑市场的重要力量。板块内多只个股刷新历史高点,甚至有个股实现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上涨。

上涨动能解析
1.业绩拐点与资产质量改善形成基本面支撑
首批披露的银行半年度业绩快报传递积极信号,多家银行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作为首家披露半年报的股份制银行,其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0.19%,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31%,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高盛最新研报明确判断:“中资银行业已迎来拐点”,并将2025-2027年内银股盈利预测全面上调。
2.高股息属性破解“资产荒”困局
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7%附近的背景下,银行板块凭借高股息优势,叠加市净率0.68倍的相对低估值特征,成为保险、养老等长期资金的重要配置方向。随着监管层推动险资加大低波动资产配置,银行股的高息特性与防御价值进一步凸显。
3.政策红利释放盈利改善空间
国务院近期部署个人消费贷及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融资成本。据专业机构测算,该政策有望为部分银行带来1.22%-4.31%的利润增厚空间。此外,监管层优化险资入市规则,为银行板块带来增量流动性支持,形成估值修复的政策合力。
估值审视:中长期安全边际仍在
虽然银行板块年内涨幅显著,但当前估值仍具比较优势:
估值水平:板块市净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区间,较A股整体折价率超40%,估值仍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资金增配延续:主动型公募二季度银行持仓比例升至4.9%,创2021年以来新高;险资持续增持H股银行,国内某保险公司年内增持某国有银行H股比例达16.09%。
股息吸引力稳固:即便考虑股价上涨,核心银行股股息率仍普遍高于4%,显著超越存款利率及国债收益率。
短期需关注连续上涨后的技术调整压力及经济复苏节奏,但中期看,板块估值修复进程尚未完成。特别是随着宏观经济企稳信号增强及资产质量改善趋势延续,银行股有望步入“业绩提升估值回升”的正向循环。
结论
银行板块的连续上涨并非短期资金博弈的结果,而是基本面改善、政策红利与资产荒共振下的价值重估。尽管短期波动难免,但行业拐点已获基本面验证,估值修复仍有空间。随着经济复苏动能积聚与长期资金持续流入,银行股的相对低估值、高股息特性仍将构筑A股重要的价值锚点。

#半导体走强!什么逻辑?持续性几何?##集采新政有望从药品拓展到医疗器械##eSIM赛道火了!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八月基金投资策略##达人收息方法论#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同泰基金所有。未经同泰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