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6 21:51:46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山东
是不是该卖房炒股了?今天从房子说起。前些年一直在处理手头的房子。楼市跌得非常厉害

是不是该卖房炒股了?

今天从房子说起。

前些年一直在处理手头的房子。楼市跌得非常厉害。

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北京的房子跌幅20%~30%。南京的房子,跌幅30%~50%。

房子有没有跌到位,或者说该不该持有。我的判断方法很简单,看租金。

租金反映了市场最真实的需求。如果租售比(实际净租金/房价)都没有2%,那大概率不值得持有。

比如一套100万的房子,每年租金2万。减去物业费、供暖费(北方有)、中介费、空置期、每年摊销的维修费,实际净租金1.8万。

那么这套房的租售比为1.8/100=1.8%。

这个租售比下,并不值得持有。

目前大行存款利率在1%左右,小行存款利率不到2%。

国债收益率10年期1.7%,1年期1.3%。

存款和国债的收益是稳定的,本金是无损的,但房子的租金和房价是浮动的。

因此,房屋的租售比至少应该达到银行存款或债券的1.5~2倍(2%以上),否则就不用看了。

当然,这里说的是普通住宅。对于豪宅和大别墅,价格取决于辐射区内最富有人群的购买力,和租房市场关系不大

从上述标准出发,根据我的观察,国内大部分房产并不具有投资价值。多数房子的租售比都不到2%。

当然,相较于3~5年前,楼市泡沫已经消化了不少。2021年~2023年的房价高位,不少房子的真实租售比甚至都不到1%。

还可以把楼市和股市做个比较。

实际上,把租售比反过来,其实就是楼市的市盈率。

假设全国楼市未来达到较为乐观的2%租售比,那楼市的整体估值就是50倍市盈率PE。

而目前A股的整体PE约为20倍。

对于大盘股,即使去掉银行、煤炭能源等低估值公司,PE也仅有22倍。

哪怕是近年大涨的小盘股,比如中证1000这个级别,市值在100亿~200亿的小公司,PE也就40倍。

以上还是建立在诸多成长股暂时不赚钱、周期股短期不赚钱,部分稳定股趁着大环境不佳洗财务澡的基础上。

总之,无论跟债券、存款比,还是跟股市比,当下的楼市都缺少投资价值。

不过,这里有个未来发展的问题:假如经济回升、租金上涨,楼市租售比不就提高了嘛,也会变相拉升房价。

可真等到那时候,A股涨幅必然只会更大。

因为股市的估值更低,对经济的灵敏度更高,而国人的观点也在悄然变化。

其实,咱们可以参考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次级房贷)和日本1990年的。

这也是过去50年,超大型经济体最大的两次事件。

下图是次贷危机前后美国房价(蓝线)和标普500(黄线)的走势。

美国楼市2006~2007年见顶,2012年见底,用时5~6年。底部起,楼市年均涨幅在6%左右。

美股2007年见顶,2009年完全见底,用时2年。底部起,美股年均涨幅在12%左右。

下图是1990年崩盘前后日本房价(蓝线)和日经225(黄线)的走势。

日本楼市整整跌了23年。1990年前后见顶,2013年才完全见底,用时23年。见底后,涨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日股1990年见顶,2003年见底,下跌用时13年。见底后尽管还有所波动,但直到今天,年均涨幅在7%左右。

另外,之所以日股下跌时间很长,是有其特殊性的。日股在泡沫破灭前,可是20年涨了20倍,年均上涨16%,属于超级泡沫。那可不是A股甚至美股能轻易碰瓷的

由此可见,无论日本还是美国,楼市崩塌后,股市的表现都要远远好于楼市。

股市见底所需时间,在楼市的1/3~1/2。而股市见底后的涨幅,要远远高于楼市,大约每年比楼市多6%。

从这个角度出发,A股2021年牛市见顶,2024年熊市见底,下跌用时3年。那么楼市可能要到2027年前后才会完全触底。

当然,无论楼市何时触底、怎么触底,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早就借助股市实现了财富的稳健增长。

最后特别声明,本文非马后炮。

2021年楼市最高位,我的文章标题是:《押注房价永不下跌的人,终会付出沉重代价!》

2024年9月24日的2700点,我的文章标题是《今天起,A股和楼市的投资逻辑彻底改变!》

只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愿意相信。因为他的屁股在楼市里,他宁可像鸵鸟一样把头钻在沙子里,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直到股市上涨到4000点,直到楼市再跌个3年

。。。。。。

个人持仓:40%指数基组合(以及主动基和四足鼎立)、15%纳指、10%恒科、15%风雨不动安如山、5%股票、15%中小银行存款。保持不变。

投资机会:格指2.06,投资机会为A-(投资机会从好到差为S、A、B、C、D)。

原创不易,干货更难,还望大家多点赞、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