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思考一下关于阿尔法收益与贝塔收益,想清楚这点很重要,不然交易模式就会不清晰。
首先需要知道自己在赚的是阿尔法收益还是贝塔收益,或者说了解自己适合挣阿尔法收益还是贝塔收益。
阿尔法收益我理解就是超额收益,简单来说就是市场涨了20%,我赚了30%,我多赚的10%就是阿尔法收益,市场跌了20%,我跌了10%,我赚的阿尔法收益是相同的。
贝塔收益我理解就是系统性收益,比如每个月市场依次涨跌10%,我能够买在上涨前,卖在下跌前,这种择时的收益就是贝塔收益,市场几个月下来可能没涨没跌,而通过择时自己的账户却是赚的。
通常我遇到的股民今年都说自己赚了不少,但算总账则不然,近一年基金平均涨幅20-30%,股民也许还赚不到这些,但会误以为是自己的本事挣的钱,以为自己挣的是阿尔法,其实是贝塔,市场涨了自己跟着涨而已,关键还没跑赢贝塔系数。就像上世纪改革开放、零几年股市、前些年楼市,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风口一过摔下来的都是猪,不靠本事认知挣的钱,怎么挣的就会怎么还回去。
通常我遇到的基民典型特征就是涨了追涨加仓,跌了几年不动,这就是典型的误把阿尔法收益当成贝塔收益思维,赚阿尔法收益的核心逻辑是选择优秀的基金,考验选基金的能力,那么操作时就不需要考虑什么时候买卖择时,定投买入到预算金额,然后就不需要动了,只需要定期考虑所买的基金到底优不优秀,值不值得购买,一旦发现收益能力下降,应该果断调仓,增加基金池可以有效的降低判断失误。
两种收益思维是两种能力,绝不能混淆使用,可以结合使用,比如挑选好的基金,择时买卖,但心里一定要清楚,这是两套逻辑在共用,我曾经也当局者迷,盘算自己交易模式时总是混用,上文提到我把自己的账户分成五个逻辑后一下清晰了,该高抛低吸还是该持有不动都分清楚了。
相对来说阿尔法思维比贝塔思维容易些,现如今基金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优秀的基金不少,如何选择优秀的基金不难,如果觉得自己择时能力并没有那么强,那就正视自己,不要急于尝试赚贝塔收益,把阿尔法收益先赚好真就能跑赢大多数人了,就像我发现我的ETF账户并不是每个月都能跑赢平均,总的算下来不如直接买支量化基金持有不动来的好。
从心理上来说,大家更愿意自己主宰账户,每天的买卖交易其实就好比抽烟喝酒,是享受交易的操纵感觉,为了交易而交易,实际上没个十年八年的经验,没人有资格说自己会赚贝塔收益,所以正视自己,来股市一趟是来赚钱的,除了赚钱其他都是扯淡,谦卑的审视自己到底在干什么,真金白银拿出来一定每一步想清楚再动。
先从阿尔法赚起,但不能放弃贝塔,时刻总结操作经验,毕竟赚大钱还得靠放大贝塔系数,阿尔法是做不到大佬那种翻倍赚法的,但其实真能做好阿尔法靠复利其实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能够年化20%,100万本金10年后是600万,对于普通人来说坚持10年知行合一已经可以财富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