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国内整体宏观态势稳中向好,但外部环境复杂化加剧,全球范围内新一轮贸易摩擦升级,资产“去美元化”进程有所加快,低风险偏好资金推动国内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接近年初低位。
一季度末收益率调整至阶段性高点,4月初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征关税,首轮对中国加征34%关税,后经多轮反制博弈,部分商品税率一度推升至245%,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国内稳增长诉求提高,央行积极释放流动性呵护态度,资金面逐步转向宽松,叠加月末PMI数据走弱,共同推动债券收益率下行抹去一季度调整幅度,行至年初低点位置。
“五一”长假后,年内首次降准降息落地,资金面进一步宽松,推动短端利率下行幅度大于长端。月中,贸易谈判取得进展并发布中美联合声明,将双边税率大幅调降,市场风险偏好得到提高,长债收益率偏震荡上行。
进入6月,央行提前公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释放出对跨半年时点流动性的维稳信号,尽管6月面临银行存单集中到期压力,且经贸磋商释放暖意,权益市场表现向好,但是市场资金利率下行至OMO政策利率附近,大型银行维持积极融出,机构负债端压力缓释推动资产端的集中配置,收益率下行至年内低点窄幅震荡。
总体上,二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季度初下行约16bp,以3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短端下行达23bp。海外方面,二季度的主线是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反复引起市场对美国再通胀风险的担忧,且一系列高频经济数据走弱显示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引发经济衰退担忧,二季度内FOMC维持按兵不动,美联储降息时点不断下修。
综合因素作用下,二季度美债收益率先上后下,较上季度偏上行,美元指数大幅下行跌破100,兑人民币汇率在首轮加征关税后急速冲高,后大幅下降至季度末7.15,期间波动放大。整体来看,二季度债市主要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外部贸易环境和地缘政治因素扰动加大,央行的支持体现在流动性宽裕推动收益率曲线期间内陡峭化下行。
信用债方面,二季度资金面缓和后信用债供给逐步放量,上半年信用债净融资仍同比下降,产业债为供给主力,城投债融资政策持续偏紧,科创债主体范围扩容至金融机构带动二季度金融债供给规模明显增长。信用债收益率走势分化,中低等级表现优于高等级,信用利差普遍收窄,短端表现优于中长端品种,低等级收窄更明显。操作方面,下一阶段将观望更佳的投资时点,争取基金静态收益稳中有增。
#基金经理说#
#8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涉及的市场观点仅代表发表时的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的表现保证。基金投资有风险,请投资者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特征,听取销售机构的适当性意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基础上,谨慎投资。请投资者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