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和股票投资,最大的差别在思路上的差异。
买股票,大家追求的就是爆赚。就是超额收益,就是一个翻倍的机会,就是逃顶抄底的超人,所以,股民喜欢梭哈,喜欢追涨,喜欢低位割肉,长期亏钱的概率比基民其实高不少,不是选股问题,是交易思路问题。
买基金,大家追求的是理财。可以跑赢指数,就很满意了,买入加仓的思路偏向于理财和储蓄,上涨就慢慢减仓,下跌就慢慢加仓,反向交易,虽然,未必可以爆赚,但是,牛市逐步减仓,熊市逐步加仓的思路,大概率长期收益率是还不错的。
散货怕机构,游资怕量化,量化的本质,是采取各种策略,相对于跟踪的指数,做一定程度的增强,你可以把量化基金作为指数的增强器,我纵观公募历史成名的量化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绝大多数量化基金,都会在上行周期,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当然,在下行周期,出现明显的超额损失,增强是双刃剑,涨的时候增强涨幅,跌的时候增强跌幅,没毛病。
所以,其实量化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当你认为市场要上涨,但不知道配置啥,可以确定性取得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量化是个好的选项。但是,如果你觉得市场要见顶了,那量化得卖了,因为它跌的会比指数快很多,因为下跌这个策略也是增强的,不过,如果你觉得回调结束可以抄底了,量化也会表现不错的。
大盘超过3500点后,再配指数基金特别是上证50肯定性价比不高了,我配置了不少量化基金,但最近其实也在学习研究新的品种,比如,我最近发现,易方达易百智能量化策略C(005438)近一年的超额收益很明显,高达72%,比我配置的量化50%左右的收益有接近20%的超额。相比普通量化,该产品加入机器学习的内容,采用机器学习来替代研究员做量化研究,从选因子到建模型,都由机器学习来完成,然后得益于这个机器的算力,它可以将新闻之类的文本数据纳入到分析中,相当于是增加了个定性的分析因子,就取得了比较好的超额收益。
现在的量化进步的可真快,都开始培养机器量化模型研究员了,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个新进展慌不慌?
A股见顶了吗? 3600有可能是A股的顶部吗?
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但是最多是中期顶部,一定不是这一轮慢牛的顶部,这轮慢牛的顶部我看4000点以上,我个人判断是4500点以上。
最近一段时间交流群:大多数人嘴上看空,都是为了低位买回,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市场就会陷入内卷,你想在3500买,他直接3590就给你买完了,根本就跌不下去。
那怎么样才能让人交筹码呢?那就是来一次猛烈地回调,牛市初期,大家都对牛市将信将疑,一波猛烈地回调就可以让很多人交出自己的筹码。让浮盈的人卖出,让想上车的人被套牢,一路做高散户的成本,那这样牛市才会走得比较远。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天的行情就和我这句话对上了?牛市初期,大家对于行情将信将疑,一波猛烈地回调就能让大多数人交出自己的筹码。
最近很多人分析大盘是M顶了,技术分析有用,但是没有太多用。技术分析不能不学,但是也不要死记硬背。
其实我一直觉得,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金钱的浪费,而是时间的浪费和认知的滞后。
其实这一段时间,A股就已经所有人都提了一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