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 —
7月29日,指数午后集体走强,创指收涨近2%。盘面上,医药股全天强势,创新药方向领涨,CPO概念震荡走强,钢铁板块反弹,农业股集体调整,贵金属板块走弱,银行板块走低。总体来看,个股跌多涨少,下跌个股超3000只。A股全天成交1.83万亿元,上日成交1.77万亿元。
截止收盘,沪指涨0.33%,报3609.71点;深成指涨0.64%,报11289.41点;创指涨1.86%,报2406.59点。
板块上,生物科技、通信设备、钢铁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银行、日用化工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沪深两市小幅低开,开盘后一度回落,随后集体拉升翻红。沪指围绕3600点反复拉锯,而创指表现突出。盘面上半导体、AI芯片等此前滞涨的板块获得资金回流,周期板块有所退潮,板块表现分化明显。市场在政策面、情绪面、消息面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有望延续修复,接下来仍需关注一些短期因素的边际变化,包括中美新一轮谈判、美国关税谈判进展以及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等。
近两周A股市场情绪明显回温,国内反内卷政策催化、雅鲁藏布江基建计划实施,市场交易国内基本面复苏主线,商品以及A股等风险资产显著上涨。短期来看,市场交易重心仍将沿着政策落地预期与中报业绩验证方向,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或成短期市场情绪的分水岭。中长期维度来看,市场仍存在一些预期差,如短期基本面改善的持续性、资金持续流入及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等,预计三季度市场将开启下一阶段的上涨行情,并有望突破阶段性高点。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部分政策催化下基本面存在积极变化预期的新方向,2025年或仍是以科技为主线的行情,伴随外部扰动的缓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上移,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的产业趋势机会。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OTCFUND|004332)$
— 港股 —
7月29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盘面上,大型科网股普遍弱势,金融股回调,医药股持续火热。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0.15%报25524.45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35%报5644.38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34%报9145.92点,大市成交2670.1亿港元。南向资金再度大幅净买入127.2亿港元。
板块上,国防军工、耐用消费、钢铁等板块涨幅居前,硬件设备、银行、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早盘低开低走,午后跌幅收窄。值得注意的是,在指数调整之际,南下资金大幅净买入港股超100亿港元,资金逢低吸增持的意愿增强。
随着中美关系边际改善、美国经济韧性尚存、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流动性宽裕的大逻辑未发生显著变化,港股估值性价比凸显。过去一段时间港股涨幅滞后,在负面预期逐渐消化、业绩期来临之际,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主力布局互联网头部企业等估值合理的优质蓝筹,这也是在红利缩圈背景下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圈的配置路径之一。后续应继续对中美政策经济周期保持关注,一旦中美均启动降息、财政政策加码,则港股核心资产或有极大的向上弹性。资金流入方向上,除了高股息呈现继续流入,新消费、科技也吸引了更多增量资金。展望未来,2025年下半年港股投资机会将继续扩散,重点关注以互联网科技、医药、新消费为代表的广义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恒生前海港股通价值混合C(OTCFUND|022694)$
— 债市 —
7月29日,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78%报117.870元,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5%报108.130元,5年期主力合约跌0.17%报105.545元,2年期主力合约跌0.06%报102.302元。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7月29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449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4492亿元,中标量4492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2148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2344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下行。隔夜品种下行10.1BP报1.366%;7天期下行5.1BP报1.545%;14天期下行0.4BP报1.631%;1个月期上行0.1BP报1.55%。
债券市场昨天短暂回暖后继续调整,现券期货大幅下跌,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近日下跌的大宗商品期货出现企稳迹象,且股市继续震荡走强,避险情绪受到抑制。资金面方面,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银行间市场月内流动性进一步舒缓,DR001加权利率下行。
$恒生前海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C(OTCFUND|019842)$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29日。以上观点仅供分享,并不代表恒生前海基金的立场与观点。恒生前海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恒生前海基金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