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 —
7月23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弱,北证50指数跌超1.5%。盘面上,雅下水电概念大涨,证券板块走强,医疗服务板块震荡走强,保险股活跃,军工装备板块震荡走低。总体来看,个股跌多涨少,下跌个股超4000只。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8646亿,较昨日小幅缩量284亿。
截止收盘,沪指涨0.01%,报3582.30点;深成指跌0.37%,报11059.04点;创指跌0.01%,报2310.67点。
板块上,保险、券商、日用化工等板块涨幅居前,工程机械、建材、航天军工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整体呈现冲高回落态势,沪指盘中一度站上3600点后尾盘转弱。两市成交缩量,资金的获利回吐压力有所显现。近期在经济基本面预期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国内权益市场向上突破,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在资金面较充裕、宏观预期平稳的情况下,市场热点有望持续轮动,指数维度或保持震荡并中枢上行。
近期A股处于震荡向上的态势,交投较为活跃,但更多还是在业绩优异、催化显著的几大板块,如通信、军工、创新药、游戏、有色等板块内部轮动。整体来看,市场仍存在一些预期差,如短期基本面改善的持续性、资金持续流入及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等,预计三季度市场将开启下一阶段的上涨行情,并有望突破阶段性高点。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部分政策催化下基本面存在积极变化预期的新方向,2025年或仍是以科技为主线的行情,伴随外部扰动的缓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上移,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的产业趋势机会。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OTCFUND|004332)$
— 港股 —
7月23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走高。盘面上,科网股多数上涨,保险股活跃,中资券商股普涨。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1.62%报25538.07点,连升4日;恒生科技指数涨2.48%报5745.74点,恒生国企指数涨1.82%报9241.2点,大市成交3330.67亿港元。南向资金净卖出13.2亿港元,为月内第二次减仓。
板块上,软件服务、可选消费、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建材、钢铁、机械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且齐刷阶段新高,恒指录得四连涨。盘面上科技股与金融股领涨大市,市场做多情绪较浓厚。
随着中美关系边际改善、美国经济韧性尚存、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流动性宽裕的大逻辑未发生显著变化,港股估值性价比凸显。过去一段时间港股涨幅滞后,在负面预期逐渐消化、业绩期来临之际,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主力布局互联网头部企业等估值合理的优质蓝筹,这也是在红利缩圈背景下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圈的配置路径之一。后续应继续对中美政策经济周期保持关注,一旦中美均启动降息、财政政策加码,则港股核心资产或有极大的向上弹性。资金流入方向上,除了高股息呈现继续流入,新消费、科技也吸引了更多增量资金。展望未来,2025年下半年港股投资机会将继续扩散,重点关注以互联网科技、医药、新消费为代表的广义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 债市 —
7月23日,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21%,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1%,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7月23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5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1505亿元,中标量1505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5201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3696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上行。隔夜品种上行5.0BP报1.367%;7天期上行0.1BP报1.463%;14天期下行2.4BP报1.527%;1个月期持平报1.529%。
今日现券期货延续弱势,银行间中短券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资金面明显收敛,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加权利率一度上行。近期的商品大涨令通胀触底预期有所强化,其影响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债券走势预计仍有反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23日。以上观点仅供分享,并不代表恒生前海基金的立场与观点。恒生前海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恒生前海基金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