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要点】
投资中的“近视眼”是一种时间感知的扭曲:让投资者把短期的波动当作长期的趋势,把局部的现象当作整体的规律,把偶然的成功当作必然的逻辑。
近视眼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每一个细节,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无意义的波动中;望远镜让我们看到了长期的趋势和机会,但也要求我们放弃对短期收益的追求。
真正伟大的投资机会不需要完美的时机,它们需要的是足够长的时间来展现其价值。
所有东西在眼前的时候都感觉更大。——瑞.达利欧
最近,有一个奇异的现象在投资市场上演:一边是一只长着锯齿尖牙的毛绒玩偶Labubu以108万元落槌,年轻人为了抢到新款彻夜排队,相关公司的股价一飞冲天;另一边是94岁的巴菲特坐拥3342亿美元现金,面对市场的种种“机会”“置若罔闻”。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恰好诠释了投资世界中两种根本性的视角差异——“近视眼”与“望远镜”。
表面上,这或许是年轻人与老者之间的代际差异,背后实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时间感知和价值判断体系的碰撞。在一个信息以秒计算、热点以天更替的时代,许多人正在集体患上一种“时间近视症”,而这种近视症正在悄悄侵蚀着投资判断力。
什么是投资界中的“近视眼”?
投资中的“近视眼”并非指视力问题,而是一种时间感知的扭曲。这种扭曲让投资者把短期的波动当作长期的趋势,把局部的现象当作整体的规律,把偶然的成功当作必然的逻辑。当一个玩偶的二手交易价格在几个月内上涨30倍时,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很容易产生一种认知错觉:这种涨幅反映了某种深层次的价值发现,或者代表了未来消费趋势的重大转变。
但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反复出现过——从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到1990年代的豆豆娃,再到2021年的NFT,每一次都有相似的故事逻辑:稀缺性、社交价值、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情绪的完美结合。

这种近视效应的根源在于人类大脑的进化局限。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变化缓慢的环境中,大脑的奖励机制更倾向于关注即时的、确定的收益,而对于长期的、不确定的回报则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在投资市场中,这种生物学遗产表现为对短期收益的过度追求和对长期风险的系统性忽视。每日的股价波动、实时的新闻推送、分秒级的交易反馈,都在不断刺激投资者的注意力,让他们误以为频繁的行动就等于更好的收益。这种“超短期化”的投资行为,本质上是把投资变成了一种高频赌博。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的时间贴现。人们倾向于高估即时回报的价值,而低估未来回报的价值,即使在考虑了通胀和风险因素之后仍然如此。这种偏差在投资决策中表现为对短期收益的过度追求。例如,很多投资者宁愿选择一个能够在一年内获得20%收益的投资,也不愿意选择一个能够在十年内获得年化15%收益的投资,即使后者的总回报率更高。
当患上了“近视眼”后,看到的市场变成了一个充满噪音的地方。每一个价格波动都被赋予了过多的意义,每一个消息都被当作交易信号。在这种视角下,投资变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反应游戏,总是在追逐昨天的热点,却容易错过明天的机会。
“望远镜”投资哲学:做时间的朋友
与近视眼相对的,是巴菲特式的“望远镜”投资哲学。这种哲学的核心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理解时间的力量。当巴菲特手握3342亿美元现金而不急于投资时,他并非在等待更好的时机,而是在等待符合长期价值创造逻辑的机会。
望远镜投资哲学的第一个特征是对时间价值的深刻理解。巴菲特曾经说过:“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真正伟大的投资机会不需要完美的时机,它们需要的是足够长的时间来展现其价值。以巴菲特投资某快消企业为例,他在1988年开始建仓,当时该企业刚刚经历了一场重大公关危机。但巴菲特看到的不是当下的困境,而是其品牌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持续价值创造能力。
这种长期视角要求投资者具备一种特殊的心理素质:延迟满足的能力。当市场上到处都在讨论某个股票的短期涨跌时,望远镜投资者关注的是这家公司十年后还会不会存在,它的护城河会不会变得更宽。
巴菲特的解药:坚守能力圈,构建系统性的投资框架
望远镜的本质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而能力圈,正是我们在投资的汪洋大海中找到的那座可以依靠的灯塔。当朋友圈里到处都是Labubu式的暴富故事,当社交平台每天都在讨论下一个爆款时,选择说“我不懂”并不容易,承认无知需要巨大的勇气。但这正是能力圈投资理念的价值所在,它不是让你变得保守或者错过机会,而是让你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可能成功的地方。
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有一个文件夹,标着“TOO HARD”,里面装着所有他看不懂的投资机会。这个文件夹可能是他最宝贵的投资工具,因为它帮助他避免了无数可能的错误。
“近视眼”式的投资行为往往导致短期业绩波动,而系统性的投资框架能够帮助投资者保持长期视角。当投资决策都在一个系统性框架内进行时,投资者就不容易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这个框架应该包括:明确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资产配置策略和再平衡机制、定期的风险归因。通过系统性的投资框架,我们的目标就是减少短期波动,力争实现投资业绩的可解释、可复制和可预期。
结语:选择你的时间尺度
选择时间尺度就是选择投资哲学。近视眼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每一个细节,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无意义的波动中;望远镜让我们看到了长期的趋势和机会,但也要求我们放弃对短期收益的追求。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世界观:前者相信机会稍纵即逝,必须抓住每一个可能的获利机会;后者相信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耐心等待和长期持有是获得财富的最佳途径。
正如巴菲特所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但更重要的是,当别人都在用近视眼看市场时,要有勇气拿起望远镜,看向更远的未来。在投资的马拉松中,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获胜,而是跑得最稳、最久的人获胜。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