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港股创新药板块延续近期强势表现,相关ETF及成分股普遍上涨,板块指数刷新历史新高。这一突破引发市场对创新药投资逻辑的深度思考:在经历三年调整后,板块是否已进入长期价值重估周期?投资者该如何把握当前机遇与风险?

今日板块行情
今日港股创新药板块呈现量价齐升态势。港股创新药指数盘中一度涨超3%,资金净流入显著。成分股中,生物科技龙头普遍走强,涵盖ADC、双抗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企业涨幅居前。
值得关注的是,板块突破并非单一事件驱动,而是政策、基本面、资金面共振的结果。例如,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涨幅已超70%,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反映出市场对创新药产业趋势的高度认可。
上涨原因分析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对市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7月1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全新设立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调整,首次将无法纳入医保但具备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纳入商保支付通道,显著缓解了创新药企业的价格与放量压力。。此前,《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从研发到支付形成全链条政策护航,真正打通创新药临床应用“最后一公里”。
出海浪潮创下历史性突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交易总额已近660亿美元,超越2024全年规模。中国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的金额占比从2019年的1%跃升至28%,项目数占比从3%提升至13%。ADC、双抗等技术平台成为国际药企争相合作的焦点,而代谢内分泌、自身免疫领域正逐步替代肿瘤成为新的出海主力,疾病领域结构更趋多元化。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下的迫切需求。未来5年,多家国际巨头主力药物专利集中到期,如BMS有69%收入面临悬崖,默沙东达63%。手握超百亿美元现金的它们,亟需通过BD合作填补管线空缺,为中国创新药国际化提供潜在机遇。
后市怎么看?
随着政策进入落地期,商保目录预计10-11月公布,有望进一步打开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支付空间和渗透率天花板。而出海动能未见减弱,机构预测2025下半年ADC、双抗等领域仍将有数项重磅BD落地,中长期三抗、CAR-T等前沿技术平台交易将持续增多。
当前板块虽经历显著上涨,但估值仍存在一定修复空间。截至7月15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80%,但市盈率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随着更多企业从研发投入期转向盈利兑现期,行业整体进入规模化盈利周期,2024年港股创新药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7.3%,2025年头部公司盈利状况有望改善。
结论
港股创新药板块的表现可能不仅是短期因素影响,政策环境的优化与全球竞争力的逐步体现或共同构成其背景。当前政策从“保基本”转向支持“多元支付”,出海从个案突破迈向规模化输出,创新药投资逻辑或正从主题驱动向关注业绩表现过渡。投资者可关注商保目录落地节奏及下半年BD进展等因素,以观察行业发展趋势。

#两家酒企业绩变脸 行业寒冬来临?##上半年社融增量超22万亿!如何解读?##机器人量产将至?智元、宇树获大单##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RDA概念引发热议!值得投资吗?#
$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C(OTCFUND|013850)$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同泰基金所有。未经同泰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