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信号与“反内卷”概念
近期,来自摩根大通、和高盛等策略师,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基金经理们发现,一个模糊的术语“反内卷”突然成为解读中国政策意图和导航股市的关键词。这一名词过去一年在政府文件中出现,但在本月早些时候高级别会议上获得突出关注。会议承诺规范“无序”价格竞争,旨在解决中国工业领域的顽疾,包括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和钢铁等行业因激烈价格战和产能过剩导致的利润下滑。
“内卷”(neijuan,意为向内滚动)在中文中描述了一种激烈竞争却收效甚微的系统。过去,巨大的产能投入帮助中国企业提升了全球地位,特别是在太阳能供应链和新能源汽车领域超越特斯拉。然而,破坏性竞争的重要性从未像现在这样突出。生产者通缩加剧,贸易紧张局势使得中国无法将部分过剩产能输出海外。

2,市场反应与投资者信心
投资者对政府采取更协调政策以应对通缩驱动因素充满期待,尽管北京尚未公布具体计划。分析师报告充斥市场,7月太阳能和钢铁股表现强劲。摩根士丹利策略师上周将投资偏好从香港股份转向内地A股,反映市场情绪改善。
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陈敏兰表示:“中国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过度竞争。政府从高层认识到这一问题并明确表示要停止破坏性竞争,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发展,也是强有力的政策信号。”
亚洲瑞银财富管理高级投资策略师段靖雯补充道:“随着外国市场关闭中国贸易通道,部分竞争被迫回归国内市场。”
内地市场受政策驱动影响较大,工业股权重更高。7月以来,上证CSI 300指数上涨2%,表现优于全年大部分时间落后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太阳能股新疆大成新能源和通威股份本月上涨至少19%,柳州钢铁股价激增逾50%,鞍钢股份上涨约16%。玻璃、水泥和化工股也出现跳涨。
3,改革前景与行业影响
如果改革顺利推进,摩根大通中国及香港股票策略主管刘温迪预计,中国将迎来行业整合,价格和利润率将略有改善,估值也将提升。她指出,汽车、电池、太阳能、水泥、钢铁、铝和化工等行业可能受益。
资深中国观察家认为,当前政策言论让人想起2015-2018年的供给侧改革。当时,政府推动淘汰煤炭和钢铁等行业的过剩产能,随后价格上涨。然而,此次情况有所不同。十年前,过剩主要集中在上游和建筑相关行业,而如今,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等新兴行业,以及医疗和食品等下游消费领域均受影响。
4,挑战与不确定性
深圳JM投资管理基金经理李守强指出:“此次过剩集中于私营企业主导的行业,与国有企业主导且可通过收购私企并关闭产能的时期相比,挑战更大。”例如,香港上市的科技巨头美团、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争夺外卖市场份额,股价自3月高点下跌超20%。
解决供需失衡还需通过刺激消费重振经济,这一任务对政府而言极具挑战。长期以来,政府在提振消费方面成效有限。
5,投资展望
目前,投资者对即将推出的更大规模供给侧改革抱有希望。摩根士丹利策略师表示,政府政策基调的转变提升了市场信心,倾向于选择A股而非离岸股票。星展银行中国股票策略师霍丽莎认为,当高级政策制定者调整政策语气时,通常会有后续行动或具体措施。她强调,这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政府意识到问题本身已是“绝对积极”的信号。
总结:
价格战行动点燃了中国股市的热议,“反内卷”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解读框架。尽管挑战重重,特别是在私营企业主导的行业,市场对改革的乐观情绪推动了工业股上涨。未来,政策执行效果。
$华泰柏瑞中证稀土产业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332)$
$国泰中证钢铁ETF联接C(OTCFUND|008190)$
$广发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C(OTCFUND|004857)$
$招商沪深300地产等权重指数C(OTCFUND|013273)$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QDII)C(OTCFUND|012349)$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18125)$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LOF)A(OTCFUND|161725)$
#两大稀土龙头宣布涨价!还能上车吗?#
#牛市旗手持续活跃 慢牛行情成色几何?#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