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机器人板块热度很高,但问题也不少。政策上十七部门联合出台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各地也跟着办了不少事——上海张江的开发者大会来了2000多号人,杭州还在筹备国际人形机器人展,都是想帮行业搭搭交流合作的台子。
回到行情上,年初炒得最疯的时候,相关个股连续十几天封板,最多翻了两倍多。但从2月下旬开始,机器人指数就往下掉,到3月中旬回调了快30%,市场慢慢冷静下来,开始琢磨“故事能不能落地”了。


一级市场更是疯狂,上半年融资283起,快赶上去年全年的306起,钱拿了268亿,比去年全年还多55亿。星海图、云深处这些公司,7月初刚又融了一轮大钱,连比亚迪、宁德时代也下场掺和。不过机构喊着“看好”,真谈估值时压得特别低,有点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意思。
A股机器人板块下半年的情况,得从多个角度来看,里面有些不确定的地方值得多留意。
政策上确实有支持,对行业是好事。比如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几年的补贴政策和行业标准,想推动千亿级的市场投资。不过设备更新的政策覆盖挺广,机器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最后能分到多少补贴、企业真能拿到多少实惠,现在还说不准。人形机器人虽然定了2025年量产的目标,但眼看时间快到了,多数企业还在搞技术测试,能不能批量生产、有没有合适的地方用,都还没谱。优必选2024年人形机器人收入只有3500万元,还亏了11.6亿元,很难短期靠政策让业绩兑现。
产业这块,需求能不能起来也不好说。制造业虽说有点回暖的意思,但根基还不牢,不少企业利润率只有3%-5%,根本扛不住自动化改造的高额成本。有家做汽车配件的厂子,本来想换一批机器人生产线,算下来要花800万,最后还是决定先缓一缓——毕竟现在赚钱不容易,手里的钱得花在刀刃上。国产替代是有进步,但国内企业大多扎堆在中低端市场,为了抢生意只能压低价格。上半年就有不少公司,营收涨了20%,净利润才涨5%,钱都被价格战赚走了。
技术方面要突破的壁垒也不少。人形机器人要想真能商业化用起来,还得解决AI算法和硬件成本的问题,可能比大家想的要慢。特斯拉的Optimus进展就没达到预期,国内企业的样机好多还在实验室里转呢。有些专家推算,想让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工厂或家庭,至少还得3-5年。核心零件像RV减速器,量产的合格率大概在70%-80%,国外技术能做到90%以上,这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稳定性。更头疼的是技术路线老变,有家企业之前投了大几千万搞某类电机研发,结果行业主流路线改了,钱基本打了水漂。
估值来讲机器人板块也已经不便宜。截至2025年7月,板块里核心公司的市盈率动不动就150-200倍,而整个A股平均也就20-30倍,业绩增长根本跟不上。上半年有家公司营收涨15%,净利润涨10%,但估值却涨了30%,这明显不匹配。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机器人出口订单少了10%-15%,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大,这个板块短期波动的风险无法估计。
总而言之,要信早信,谨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