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 —
7月9日,指数午后震荡回落,三大股指盘中一度集体翻绿,沪指3500点得而复失。盘面上,大金融概念集体走强,多元金融方向领涨,短剧游戏概念全天强势,医药医疗股活跃,医疗服务方向涨幅居前,有色股集体调整,贵金属方向领跌,存储芯片板块震荡走低,稀土永磁板块走弱。总体来看,个股跌多涨少,下跌个股超3300只。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5052亿,较昨日放量512亿。
截至收盘,沪指跌0.13%,报3493.05点;深成指跌0.06%,报10581.80点;创指涨0.16%,报2184.67点。
板块上,多元金融、教育、文化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保险、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今日冲高回落,沪指3500点得而复失,盘面上资金的多空博弈情绪依旧浓厚。宏观数据方面,6月份CPI同比上涨0.1%,为连续下降4个月后转涨,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整体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同步提升。后续关注国常会、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对稳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定调仍有望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在经济有政策托底的预期下,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大盘维持窄幅震荡,结构上呈现消费+科技“跷跷板”双轮动。目前来看,大盘指数始终比市场预期得要强,背后的原因在于中长期悲观问题出现乐观改善,核心指向是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信心不断增强。中长期来看,随着关税不确定性下降以及全球货币秩序重构,有助于提升中国权益资产估值,三季度关税政策明朗后有望推动权益资产震荡向上。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部分政策催化下基本面存在积极变化预期的新方向,2025年或仍是以科技为主线的行情,伴随外部扰动的缓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上移,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的产业趋势机会。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OTCFUND|004332)$
— 港股 —
7月9日,港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盘面上,科网股全线下跌,创新药概念走强,教育板块活跃。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跌1.06%报23892.32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7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1.28%。全日市场成交额2339亿港元,较前一交易日2132.89亿港元有所增加。南向资金净买入额92.56亿港元。
板块上,电气设备、医药、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有色金属、可选消费、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午后进一步下挫,恒指再度跌破24000点关口,市场情绪总体表现低迷。盘面上,大型科技股、大金融股等权重板块表现低迷拖累大市走低。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为港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了市场活力,吸引了南向资金的流入,港股有望逐渐成为中国新核心资产。下半年应继续对中美政策经济周期保持关注,一旦中美均启动降息、财政政策加码,则港股核心资产或有极大的向上弹性。资金流入方向上,除了高股息呈现继续流入,新消费、科技也吸引了更多增量资金。展望未来,2025年下半年港股投资机会将继续扩散,重点关注以互联网科技、医药、新消费为代表的广义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 债市 —
7月9日,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9%报121.090元,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5%报109.050元,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报106.160元,2年期主力合约持平于102.464元。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7月9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75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755亿元,中标量755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985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230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表现分化。隔夜品种上行0.1BP报1.313%;7天期上行0.9BP报1.464%;14天期下行0.5BP报1.495%;1个月期下行0.7BP报1.539%,创2022年9月以来新低。
因A股早盘表现强势,银行间债市早盘承压。但随着A股午后回落,债市有所回暖。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上行,30年期国债、10年期国开则表现较强。资金面充盈,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微幅上行。最新公布的通胀数据对债市影响不大,整体来看,预计央行7月难以延续6月下旬以来的大额流动性投放,同时财政收支净投放将减少,隔夜资金利率中枢或与6月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9日。以上观点仅供分享,并不代表恒生前海基金的立场与观点。恒生前海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恒生前海基金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