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开启行业费率改革。在主动权益基金及被动指数基金降费浪潮中,公募基金预计每年为投资者省超450亿元。数据显示,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三年平均管理费率降约20%;2024年管理费、托管费等四大费用合计1884.21亿元,较2023年同期降7.07%。
对基金公司而言,费率改革加速倒逼行业价值重构,从“规模扩张”转向“业绩为王”。多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涌现,试图打破“旱涝保收”痼疾,共建“投资者利益至上”的行业新生态。
从“重规模”转向“重业绩” 行业在积极行动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魏凤春 博士:穷则思变,费率下调促使基金公司竞争策略生变。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强化全品类覆盖,推进全球化,优化服务体系。中小机构则聚焦细分领域,如科技、量化等,走差异化发展路线。面对盈利压力,中小机构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发力专户业务、深耕“固收+”领域,提升规模。
进一步夯实“硬实力” 切实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魏凤春 博士:费率改革在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行为上有一定成效。但要真正提升获得感,机构须具备强大的投研能力,精准把握市场与行业趋势,创造良好业绩;还需优化风险管理,控制回撤,保障投资者资产稳定。同时,强化投资者教育与服务能力也至关重要,要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合理规划投资。
浮动费率、定制化产品有望涌现 销售环节费率改革“箭在弦上”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魏凤春 博士:浮动费率产品将成主流。除与业绩挂钩外,与投资者持有期限、规模等挂钩的多元浮动模式会更加丰富,如持有超过一定期限就降低费率、规模达到特定阈值则费率分层。
此外,指数产品向精细化、特色化迈进,Smart Beta基金以创新因子构建,提升投资精准度。
重视投资者陪伴的投顾型产品不断涌现,可根据投资者目标与风险偏好定制方案,助力长期投资。
借鉴海外成功经验 多管齐下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魏凤春 博士:对比海外成熟市场,中国公募基金在费率水平上存在结构性调整空间,但降费绝非“照搬模式”,不能追求“一步到位”。
我认为,可借鉴美国市场,推动销售机构向买方投顾转型,引导资金流向低成本基金,并设定差异化费率;应当进一步规范销售服务费,合理调整分成比例;鼓励浮动费率产品创新,强化利益绑定;优化指数基金费率,提升被动投资吸引力;完善费率披露机制,增强透明度。
$创金合信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C(OTCFUND|005562)$
$创金合信沪深300指数增强C(OTCFUND|002315)$
$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C(OTCFUND|019994)$

#地产政策预期强烈 地产股异动拉升#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量化交易新规正式实施!会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