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聊聊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特别重要的事——资产配置。不管你是刚工作有点小钱想投资,还是打拼多年有了些积蓄想让钱更值钱,资产配置都能帮到你。
先讲讲为啥资产配置这么重要。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通过大量数据研究发现,投资收益里,资产配置的影响占到91.5%。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说明合理配置资产能让你的钱更有效增值。想象一下,你把所有钱都投在一个地方,比如都买了股票,股票涨的时候确实能大赚一笔,但要是跌了呢?可能就血本无归。可要是把钱分散投到股票、债券、基金、现金等不同资产里,就算股票跌了,其他资产说不定还能稳住,不至于让你的财富大幅缩水,这就是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好处。而且,不同资产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表现不一样,合理配置能让你在各种市场情况里都有机会赚钱。

那资产都有哪些种类呢?一般分为这几类:
1. 权益类资产:像A股、港股市场的股票,还有海外(比如美国、日本)的宽基指数基金都算。这类资产特点是收益高,但波动也大。就拿股票来说,好的时候一年能涨百分之几十,不好的时候也能跌不少。不过从长期看,像咱们国家GDP一直正增长,股市整体还是向上的,所以想跑赢通胀、让资产长期保值增值,配置权益资产很重要。
2. 固收类资产:常见的有国债、债券基金。债券会生利息,价格波动相对小,所以固收类基金风险也低些。拉长时间看,收益就像细水长流,能给你的资产当个“压舱石”,让你的投资组合更稳。
3. 商品类资产: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这些,还有投资商品期货合约的黄金、豆粕等商品ETF,以及和商品价格走势关系紧密的有色、石化、农业等行业主题指数。商品类资产和全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这些宏观因素有关,有抗通胀的特性,而且和股票、债券相关性低,加到投资组合里能分散风险。
4. 现金管理类工具:像货币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货币基金主要投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像现金、一年以内的银行存款、央行票据、同业存单和短期债券这些低风险资产,风险低、流动性高,赎回也方便,适合放紧急备用金和日常闲钱。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持有7天就能灵活赎回,评级高,流动性好,发行方实力强,违约风险小。

了解了资产类别,下面讲讲怎么进行资产配置。这里有几种方法:
1. 生命周期法:这个方法是按照年龄来配置资产。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刚工作的年轻人,负担小,收入还会不断增加,对新事物接受快,能承受较高风险,这时候可以多配置权益基金,比如配置80%。中年人收入稳定,但上有老下有小,对资金安全性要求高,适合稳健投资,权益和固收各占50%的“哑铃式”投资就不错。临近退休的老年人,需要随时能拿到钱,投资要更保守,主要投货币基金、纯债基金,二级债基可以适当配置,权益基金可以不考虑。市场上的养老基金就是按这个思路设计的,比如目标日期是2050年的基金,刚开始权益基金比例可能在30% - 80%,越临近2050年,权益占比越低,到最后基本就变成纯债基金了,因为这时候目标客户群退休了,更需要稳健理财。
2.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这是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家庭后总结出来的。它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第一个是日常开销账户,占家庭资产10%,用来存3 - 6个月的生活费,像日常吃喝、旅游这些开销都从这出,适合买货币基金或短期理财工具,重点是保本和流动性,还能有点增值。第二个是杠杆账户,占20%,用来以小博大,应对突发大额开支,主要就是买保险。第三个是投资收益账户,占30%,通过有风险的投资创造高回报,像股票、基金、房产都可以投,但要注意合理占比,就算亏了也不能对家庭造成致命打击。第四个是长期收益账户,占40%,用来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还有留给子女的钱等,这部分钱一定要提前准备,可以投国债、理财型保险、大额存款、养老年金等。这四个账户就像桌子四条腿,少了哪条都不稳,按这个比例配置资产,既能满足日常开销,又能通过投资保值增值,还能有基本保险保障。不过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投资配比要结合自己年龄、收入、是否成家、风险偏好这些因素综合考虑。
3. 美林时钟法:这是比较专业的资产配置理论。美林公司根据美国1973 - 2003年的月度数据,用“经济增长GDP”和“通货膨胀CPI”的变动作为衡量经济周期的两个指标,把经济表现分成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最优资产类型,分别是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专业投资者可以根据当前经济和通胀所处阶段,增加对应的最优资产。但这个方法对国内投资者只能做参考,一方面因为这是美国的数据,和中国情况不完全一样;另一方面历史虽然有相似性,但不会完全重复,衰退期股票也可能上涨。
4. 股债再平衡策略:这个策略最早是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里提出来的。意思是把三年以上不用的闲钱平均分成两部分,50%买股票,50%买债券,然后每年年底重新调整,让两者市值比例回到1:1。比如股市涨得多了,股票市值占比超过50%,就卖掉一些股票,买入债券;要是股市跌了,股票市值占比少了,就卖掉债券买股票。如果风险偏好低,债券比例可以多一点。这种策略简单有效,也可以直接配置股债平衡策略的基金。优秀的股债平衡型基金,牛市能像股票基金一样捕捉高收益,熊市又能像债券基金一样规避部分风险。现在平衡混合型基金股债配比多样,有四六开、五五开,能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5. 核心 + 卫星策略:构建基金组合时可以用这个策略。“核心”基金选择投资年限长、经历过牛熊转换、长期业绩排名前1/4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这类基金短期业绩可能不突出,但长期很优秀且稳定。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核心部分也可以选债基,增强稳定性。“卫星”资产投资特定行业主题基金,像消费、医药、新能源板块,或者有明显风格特征的基金,比如成长、价值风格基金。新兴成长行业,像新能源、集成电路、半导体这些领域,选一个基金经理的基金就行;消费、医药医疗行业主题基金也是选一个就行,比如消费领域选张坤、萧楠、胡昕炜其中一个管理的基金;医疗领域选赵蓓、葛兰、楼慧源、方钰涵、谭冬寒、吴兴武等人管理的基金其中一个。A股市场现在多是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明显,持有这类基金能争取超额收益,但这类基金波动性高,在基金组合里配置比例最好控制在30%以内,2 - 3只就够。

除了上面这些方法,还有两种简单的资产配置思路:
1. 资金等权策略:就是把手里的钱平均分,分别投到不同资产里。比如把钱等分成三份,一份投股票,一份投债券,一份投黄金,这样能确保各类资产行情来临时,组合里都有相应资产,不错过行情。从收益风险比看,这种配置性价比挺高,在收益层面,长期收益率可能低于股票,但高于债券和黄金;在回撤层面,最大回撤比股票和黄金小,稳定性比债券差些,但也有风险控制优势。在资产内部也能用这个策略,比如股票资产按不同行业、板块或风格构建组合;债券资产按券种、发行人行业、剩余期限等因素均衡配置。
2. 风险平价策略:考虑到不同资产投资风险差异大,像A股最大回撤能到50%以上,同期债券指数只有3.6%,股票风险远高于债券。资金等权策略虽然配置比例相同,但组合整体风险还是主要由股票决定。风险平价策略可以细分全天候策略和等风险贡献模型。全天候策略核心是各类资产波动受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影响,不同经济形势下受益资产不同,增长超预期利好股票和大宗商品;通胀超预期利好大宗商品;增长低预期利好债券;通胀低预期利好股票和债券。因为预判经济形势难,很多基金选择均衡配置在这四种情况里分散风险,不管经济周期怎么变,都能控制风险。等风险贡献模型从资产自身特征出发,通过波动率和相关性衡量投资风险,用数理方法算出最优配置权重,让各个资产对组合风险贡献相等,达到风险平价目的。以股、债、黄金“三资产组合”为例,等风险贡献模型下,风险平价组合表现比等权组合更平滑,长期投资回报率和等权组合差距不大,但最大回撤小很多,风险收益比显著提升,这是因为风险平价策略考虑到股票和黄金波动大,所以配置少量股票和黄金就能达到和大量债券相同风险水平。

最后再提醒几点。资产配置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市场一直在变,要定期检查和调整投资组合,让它和你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相符,还能及时抓住新投资机会。投资的时候要先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是保守型、平衡型还是积极型,再根据这个确定投资目标和时间范围,比如是为退休存钱,还是给孩子准备教育金,或者追求短期财富增长,不同目标和时间范围,资产配置也不一样。还有,投资别盲目跟风,要多学习投资知识,实在不懂可以咨询专业人士,但也别全听别人的,要有自己的判断。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合理资产配置,让自己的财富稳步增长。
#国家药监局力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 #银行股再度走强 多家银行创历史新高# #【票选】新圈子等你来命名~#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将迎来综合治理# #机构:券商迎上涨契机 当前估值适中# #热点磕学家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