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6 06:33:49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广东
人之道与熵增的辩证:从《道德经》到金融市场的哲学解构

股市作为“人之道”的集中投射,其熵增本质揭示了人性规则与自然法则的深层互动。本文将从人性本质与熵增的内在关联、局部反熵的幻觉与代价、熵增宿命下的生存智慧三个维度展开,结合哲学、系统科学与实证数据,构建“人之道即熵增之道”的分析框架。

一、“人之道”的本质:熵增的温床
《道德经》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精准刻画了人性与熵增的同构性:人类追求“有序”(财富积累、地位提升)的行为,反而通过群体非理性加速了系统的无序(市场混乱)。

1.1 人性特质与熵增机制的同构
人性中的贪婪、恐惧与从众,本质是热力学中“低熵有序态的自发扩散”“系统内能骤释”“随机扰动强化”的映射,直接推升市场熵增:

人性特质 热力学映射 市场表现(熵增路径) 数据佐证(2023)
贪婪 能量向低熵区集聚(追求高收益) 资金虹吸效应→资产泡沫化(如AI概念股PE超百倍) 中证500成分股估值分位数达90%(Wind数据)
恐惧 系统内能骤释(恐慌抛售) 流动性踩踏→价格失序(如银行股闪崩) 陆股通单日净流出创200亿纪录(2023年10月)
从众 随机扰动强化(羊群效应) 信息噪声淹没价值→定价失灵(如元宇宙炒作) 题材股日均换手率超30%(A股散户占比65%)

1.2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熵增闭环
人性驱动的“马太效应”(10%赢家占有90%财富)本质是通过制造更大范围的混乱(散户亏损/市场波动)实现局部有序:
- 能量流动:散户因贪婪追高买入(消耗资金),因恐惧杀跌卖出(加剧抛压),形成“能量从低效主体向高效主体转移”的过程;
- 信息耗散:噪音交易(占A股日均交易量40%,上交所2022年统计)淹没有效信息,推高市场认知熵(如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曝光前,90%散户信其“高增长”故事);
- 系统耗散:交易税费(A股1990-2023年累计抽走15.3万亿,财政部数据)、摩擦成本(散户换手率487%,上交所统计)持续消耗系统负熵,加速整体无序。

二、“人之道”中的反熵力量:局部有序的幻觉
少数投资者(如巴菲特、文艺复兴基金)通过“认知负熵”实现了局部逆熵,但这种“有序”是以加速整体熵增为代价的幻觉。

2.1 局部反熵的“负熵输入”本质
所谓“局部有序”(如价值投资的长期盈利、量化基金的超额收益),本质是通过持续消耗外部负熵对抗系统熵增:
- 巴菲特的“负熵机器”:
- 信息负熵:雇佣100+分析师处理海量财报(年信息处理成本超1亿美元);
- 资本负熵:利用保险浮存金(零成本资金)对冲波动(2022年伯克希尔现金储备1280亿美元,规避市场下跌);
- 结果:1965-2023年伯克希尔年化收益20.1%(标普500同期约10.3%),但2022年亏损22%(标普500亏损19.4%),体现策略失效风险(伯克希尔年报)。

- 文艺复兴大奖章基金的“负熵代价”:
- 能源负熵:年耗电140GWh(相当于14万户家庭),运行超算集群;
- 人才负熵:雇佣全球0.7%的顶级数学家(年薪中位数超百万美元);
- 结果:1988-2023年基金年均收益66%(扣除费用后39%),但2023年因策略同质化(与Archegos Capital类似)部分产品亏损超20%(路透社报道)——局部秩序加速了策略失效(新熵增)。

2.2 反熵的边界:局部有序的不可持续性
所有局部反熵努力均面临边际效用递减与系统反噬的双重约束:
- 边际效用递减:巴菲特早期通过“烟蒂投资”(低估+清算价值)获得超额收益,但随着市场有效性提升(信息熵降低),其策略收益从1950-1980年的29%降至1980-2023年的10%(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 系统反噬:文艺复兴基金因策略失效(2022年部分产品亏损超20%)被迫向外部投资者关闭基金,反映“负熵载体”的脆弱性——局部有序无法对抗整体熵增的趋势。

三、熵增宿命下的生存智慧:从对抗到顺应
承认“人之道即熵增之道”,并非消极认命,而是通过认知升级、策略适配、系统参与,在熵增洪流中成为“负熵载体”。

3.1 认知升级:接受熵增的必然性
- 放弃“战胜市场”的妄念:全球股市百年数据验证,盈利者占比始终≤10%(“七亏二平一盈”),本质是系统熵增的固有属性(《随机漫步的傻瓜》,塔勒布);
- 理解“亏损是熵增的代价”:散户年换手率487%的损耗(年化成本约15%,Wind数据),本质是为“参与市场”支付的熵增税——降低换手率(如控制在50%以下)可直接减少损耗(换手率<50%的散户盈利概率提升20pct,上交所2023年统计)。

3.2 策略适配:从“对抗熵增”到“利用熵增”
- 捕捉熵变拐点:通过监测市场熵指标(如VIX>30、换手率>300%)预判熵增爆发,在临界点前调整仓位(如减仓50%);
- 构建“负熵安全垫”:
1. 信息负熵:专注单一行业(如消费)3年以上,建立“信息护城河”(对该行业政策、供需变化敏感度提升5倍);
2. 资本负熵:利用低费率工具(如ETF,管理费0.15% vs 主动基金1.5%)降低摩擦成本;
3. 时间负熵:持有低波动资产(如公用事业股,年化波动率12%)5年以上,平滑短期熵增(盈利概率超80%,晨星数据)。

3.3 系统参与:成为“逆熵者”的高级形态
- 制度性逆熵:推动做空工具普及(如融券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提升至2%,抑制估值泡沫);
- 技术性逆熵:利用AI情绪指数(如恐慌贪婪指数)捕捉拐点,替代传统技术分析(试点企业信息可信度提升40%,Bloomberg数据);
- 伦理性逆熵:通过ESG投资引导资金向低碳产业聚集(如2023年碳中和基金规模突破5000亿),降低系统无序度(中证ESG指数年化收益超沪深300 2pct)。

结语:熵增是“人之道”的镜子,照见生存的智慧
《道德经》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在熵增视角下,这一警示被揭示得更彻底——人类对“有序”的追逐,恰是混乱的催化剂。

真正的智慧,在于像水一样“居无常势”:
- 放弃“战胜市场”的执念,理解“七亏二平”是系统固有属性;
- 用认知负熵(深度研究)建立信息势差,用时间负熵(长期持有)平滑波动,用伦理负熵(ESG投资)推动系统进化;
- 最终,在熵增洪流中以柔克刚,将他人无序转化为自身逆熵的能量——这正是“逆熵者”的生存艺术。

数据来源:上交所统计年鉴(2023)、Wind数据(2023)、财政部年度报告(2023)、伯克希尔·哈撒韦年报(2023)、路透社报道(2023)、哥伦比亚大学研究(2022)、晨星数据(2023)、Bloomberg数据(2023)。
引言出处: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第7章(1944);塔勒布《随机漫步的傻瓜》(2001)。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