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火快要烧起来了!
从利率大环境说起。
理论上,应该有大量资金从1.5%利率的存款流向4%股息率的港A股。
不过,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大量资金淤积在存款里,根本不敢进入股市。很正常,这就是人性。
也别解释说什么股票收益不确定。2021年,赛道茅股的股息率0.5%都不到,PE高达50~100倍,外面银行存款利率3%~4%,一堆人还不是提出存款、疯抢赛道茅股?
人性永远存在,但不代表就合理。
但是吧,这里面有例外——有炒股牌照的保险公司。
比如,你去买一个5年期的理财险,给你3%的利息。保险公司用这个钱买了5%股息的股票,你赚3个点,保险赚2个点利差。同时,这五年股票上涨也全部归保险公司所有。
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水都会淤积在存款水库里,会有一部分水通过保险公司这条暗河流向股市。
可问题是,保险这条暗河只会把水导向股市里的个别区域,比如银行。
其中原因比较复杂,涉及财务记账方式,这里就不展开了,具体可看这篇:《股市的这两个板块,该卖出了!》
结果就是,明明主要银行的股息率已不到4%(下图最后一列),负增长也是明牌,却仍能无脑上涨。
除了过低的股息率,现在有种种迹象表明银行里的资金太多了。
最典型的就是IPO。
公司往往会选择在牛市高位上市。此时上市,散户愿意炒,大股东能高价出票,公司能多融资。多赢的局面达成了,至少表面如此。至于后面的洪水滔天,管他呢
不仅如此,哪个板块火,哪个板块融资就多。
2019~2021年牛市,融资最多的就是赛道股,主要是医药、半导体和新能源光伏。那会儿医药融资额能排进前三。
等到2024年,医药躺下了,AI崛起了,融资最多的行业变成了偏AI的电子和计算机。而医药的融资已经排不进前五了。
最新情况如何呢?
银行开启融资了。
过去3年,几乎没有银行IPO。这跟政策导向有关,A股不鼓励传统行业上市。
东莞银行和南海农商行,分别于2008年和2019年首次提交上市资料,此后数年甚至数十年一直没进展。但根据交易所官网的最新信息,二者的IPO状态从「中止」恢复为「已受理」,恢复审核流程。
除此之外,4大行于2025年6月再融资5000亿,也创出了A股有史以来当月再融资记录。
尽管四大行再融资是财政部支持的,但毫无疑问,银行的融资开始了。而这是多数高位行业必有的操作。
你们不是喜欢吹银行永久经营、没有风险、无脑买入嘛,那就上市融资圈钱吧。你选的嘛,偶像!
最后再多说一点。
当前,只有一条暗河从存款水库出来,最终通向银行。如果存款能够充分流动起来,不仅限于银行,而是流向各板块,股市很可能会爆发式上涨。涨法参考银行。
下图蓝线是过去20年「存款 / 股市总市值」。黄线是沪深300,代表市场走势,
「存款 / 股市总市值」的比值通常在1~2之间波动。
当比值小于1,代表存款数量小于股市市值,意味场外后备资金偏少。这通常对应牛市的顶部。
2007年、2009年、2015年、2021年,历次牛市的顶部,这个比值都跌到了1附近,也就是上图绿圈处。
反之,如果比值达到2甚至更高,意味股市外有海量资金待入场,通常对应熊市底部。
2003~2005年、2013年~2014年、2018年(勉强)、2024年,几次熊市底部,都接近了2,即上图红圈处。
而「存款 / 股市总市值」的最新比值为1.85,离2也很近。
显然,当下的市场并不缺柴(海量存款),也不缺火(人心思涨),就差那一阵风了。
干柴烈火,等风来!
报下格指2.09,投资机会依然为A-。原创不易,干货更难,还望大家多点赞、在看和分享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