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体系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价值桥梁”,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7月4日,稳定币概念板块逆势走强,成为资本市场焦点。这一现象背后,既有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的政策催化,也有行业应用场景拓展的底层逻辑支撑。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一板块的活跃动因,需从政策红利、市场需求、技术迭代三重维度展开。

今日行情
7月4日,A股稳定币概念股呈现“独立行情”。某金融科技ETF一度上涨3.92%领涨全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加密货币市场整体承压,但稳定币板块却逆势走强,反映出资金对合规化稳定币资产的避险偏好。
从资金流向看,稳定币概念的活跃并非偶然。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部分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正密集筹备稳定币沙盒测试,涵盖发行、支付、资产对接等核心环节。这一动作提振了市场对稳定币生态落地的预期,推动相关金融科技企业估值修复。
上涨原因分析
1.政策框架完善打开合规化空间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明确稳定币发行人需申领牌照,并建立1:1资产储备机制。这一监管框架的落地,标志着稳定币从“灰色地带”迈向合规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美国《GENIUS法案》将美元稳定币纳入国债融资体系,要求发行方50%储备配置短期美债,政策的双向突破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2.应用场景拓展催生增量需求
稳定币的“稳定”特性使其在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数据显示,2025年稳定币支付交易额已超35万亿美元,是Visa交易量的两倍以上。例如,东南亚劳工通过USDT进行跨境汇款的占比达10%,而香港“跨境支付通”系统中,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的秒级兑换降低了90%的手续费。这种效率优势正在重塑全球支付格局。
3.技术迭代强化行业护城河
新一代稳定币协议正通过抗量子加密、智能合约等技术提升安全性与扩展性。例如,USDC 2.0采用抗量子签名算法,结算速度提升至每秒49万笔,并与美联储逆回购协议直连,使持有者间接成为美债“碎片化持有人”。同时,上海自贸区探索的人民币稳定币(CNYC)与数字人民币形成协同,通过“电子围网”技术实现跨境资金的精准监管,这种技术融合进一步夯实了行业的长期竞争力。
还能上车吗?
1.机遇维度:政策红利与行业增长的共振
当前稳定币概念的活跃具有明确的政策背书和市场需求支撑。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后,预计将有更多持牌机构入场,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ARK Invest测算,2028年稳定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美元,而中国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其离岸稳定币布局或为相关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2.风险维度:监管不确定性与市场波动
需留意两方面风险:一是监管协同不足可能引发的合规成本上升。例如,欧盟MiCA 2.0要求算法稳定币持有300%欧元储备,可能限制其应用场景;二是市场情绪过热导致的估值泡沫。7月4日板块涨幅较大,部分标的动态市盈率已高于行业均值,需关注后续业绩兑现能力。
投资者可关注两类机会:一是具备牌照优势的金融科技企业,如参与香港沙盒测试的机构,其业务模式已通过监管验证;二是技术壁垒较高的稳定币基础设施供应商,如在抗量子加密、跨链互操作性领域有突破的企业。
结论
7月4日稳定币概念的活跃,本质是政策合规化、需求爆发与技术迭代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短期来看,板块情绪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但中长期看,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的协同深化,稳定币行业有望步入规模扩张与价值提升并行发展的新阶段。投资者需在把握政策红利的同时,留意估值泡沫,关注合规性强、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

#银行股再度走强 多家银行创历史新高##国家药监局力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票选】你的一票决定新圈子名字~##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将迎来综合治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同泰基金所有。未经同泰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