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茬#
我观察到的国产出海名场面是创新药,未来我认为国产企业在创新药BD领域有机会成为国产之光,在全球医药产业重构与中国创新药出海加速的共振下,$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发起式C$ (014180)正以精准的赛道布局,成为投资者分享千亿级创新药BD(业务开发)红利的核心工具。该基金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覆盖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等40家港股创新药龙头,其中具备国际化管线的企业占比超60%,并通过C类份额的灵活设计,形成“高成长+低摩擦”的投资组合。结合当前行业趋势与基金特性,其投资价值可从以下四大维度深度解析:
一、BD交易狂飙: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的价值重估
2025年中国创新药BD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前5个月交易金额达5.98亿美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和,其中三生制药60亿美元的授权合作创下全球纪录,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的53.3亿美元合作更凸显国际巨头对中国研发能力的认可。这一爆发式增长的底层逻辑在于:中国药企在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等前沿领域的管线占比已达全球35%,GLP-1靶点突破媲美诺和诺德,形成“技术输出”的核心竞争力。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股深度参与这一进程:药明生物作为全球最大生物药CDMO企业,其2025年新增海外订单超20亿美元,占营收比重达75%;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美国销售额占全球80%,验证“中美双报”模式的商业价值。这种“技术出海+商业化落地”的双重能力,使指数成分股的估值逻辑从传统PE(市盈率)转向Pipeline(管线价值),当前板块PE仅25倍,显著低于CXO(医药外包)的35倍,形成罕见的估值洼地。
二、FDA突破:中国创新药开启全球定价权争夺
2025年7月3日,迪哲医药的舒沃哲(EGFR Exon20ins突变肺癌靶向药)正式获FDA批准,成为中国首款独立研发在美上市的全球首创(FIC)药物。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从“Me-too”向“First-in-Class”的质变。数据显示,FDA获批可使药物定价跃升10倍,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美国销售额达20亿美元,占全球总营收的73.7%,验证了国际化路径的商业价值。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C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成分股完整覆盖“出海全链条”:从药明康德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服务,到再鼎医药的海外商业化团队,再到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的PD-1海外权益,形成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闭环。这种深度协同效应,使基金能够充分享受“中国研发—全球销售”的利润分配红利。
三、政策与资本共振:创新药支付体系迎来破冰时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制定创新药目录”,医保丙类目录与商保支付通道的落地,彻底破解了创新药“卖不出天价”的困局。这一政策突破直接利好港股创新药企业:百济神州泽布替尼通过商保目录实现国内渗透率提升至30%,而信达生物的PD-1单抗通过医保谈判后,海外授权溢价率超500%。与此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下,港股流动性持续改善,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7月3日单日成交额突破84万笔,创年内新高,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创新药板块的信心回暖。
基金的C类份额设计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机遇:0申购费+持有7天免赎回费的结构,使投资者既能通过政策催化做波段(如6月ASCO年会数据发布期),又可长期持有分享3-5年行业红利。从资金流向看,该基金近1个月涨幅达14.01%,近12个月收益30.54%,显著跑赢同类产品,显示出市场对其配置价值的认可。
在全球医药产业权力重构的历史节点,$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发起式C$ 不仅是布局创新药BD浪潮的便捷工具,更是分享中国科技制造崛起红利的战略入口。随着迪哲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速,以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股的持续进化,这一基金有望在未来3-5年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创新药锚点”。对于追求长期成长与短期弹性的投资者而言,当前正是通过C类份额把握估值修复与技术突破双重机遇的黄金窗口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