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茬#
我观察到的国产出海名场面是创新药获得百亿订单,未来我认为国产企业在创新药领域有机会成为国产之光,2025年的创新药赛道正经历历史性转折。在政策破冰、技术登顶、出海狂潮的三重驱动下,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已超37%,而$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发起式C$ (014180)作为精准捕捉这一机遇的场外工具,正成为投资者布局千亿级赛道的核心标的。
一、政策双轨制重构行业生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制定创新药目录",标志着政策支持从"研发鼓励"转向"价值实现"的深度改革。7月1日落地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2025年医保及商保目录调整方案》,构建起"医保+商保"双出口机制:一方面,医保丙类目录将覆盖临床价值明确的创新药,通过动态调整实现精准支付;另一方面,商保创新药目录纳入未进医保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品种,形成"低体量、免监测"的合规销售区间。这种制度设计既破解了创新药"卖不出天价"的困局,又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的市场选择——如药明巨诺的CAR-T产品可同时申报医保和商保目录,即便医保谈判失利仍可通过商保实现价值释放。
政策红利直接转化为市场动能。数据显示,6月最后一周创新药板块成交额占比达4.8%,处于2010年以来近100%分位水平,资金涌入速度媲美2022年12月的历史高点。这一现象背后,是投资者对政策驱动下行业估值体系重构的共识:当创新药从"国产替代"迈入"全球定价",估值锚已从PE转向Pipeline价值。
二、技术登顶改写全球竞争格局
中国创新药正从"跟跑者"向"并跑者"蜕变。在ADC(抗体偶联药物)和双抗领域,中国管线占比已达全球35%,其中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单抗中美同步提交上市申请,肺癌III期数据显著优于Keytruda。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GLP-1靶点突破打破了诺和诺德的垄断,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减肥针已实现全球授权,预计峰值销售额超50亿美元。这种技术跃迁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昭衍新药单日飙涨16%、海辰药业20cm涨停的背后,是中国药企在全球创新链中地位的实质性提升。
技术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出海势能。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额达466亿美元,同比激增96.4%,2025年一季度再创新高至347亿美元。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的合作中,1.1亿美元预付款叠加最高52.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的交易结构,验证了中国Biotech的技术溢价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三生国健与辉瑞的PD-1/VEGF双抗交易,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刷新中国纪录,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已进入全球顶级交易俱乐部。
三、基金设计构筑投资护城河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发起式C$ 的独特设计,使其成为把握行业机遇的理想工具。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层面:
1. 精准追踪与成分优化
基金90%资产投向港股通创新药ETF,紧密挂钩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该指数通过"创新药相关性评分"剔除仿制药企,仅保留40家纯正创新药企,且单成分股权重上限10%,避免单一企业波动对组合的过度影响。从持仓看,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占比超60%,充分享受行业集中度提升红利。
2. 成本优势与流动性管理
C类份额0申购费、0.4%/年销售服务费的设计,显著降低短期交易成本,适合把握政策催化(如6月ASCO年会、11月医保谈判)带来的波段机会。同时,5%现金+短债的缓冲垫设计,在港股波动加剧时提供天然减震器,兼顾收益与风险控制。
3. 估值洼地与长期潜力
当前板块PE仅25倍,低于CXO(医药外包)的35倍,而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3000亿美元,全球占比从15%提升至25%。这种"低估值+高增长"的组合,使得该基金成为中长期配置的优质标的。对于长线投资者,A类份额(0申购费+持有超7天免赎回费)更具成本优势。
四、未来推演:三个维度锁定超额收益
在创新药投资的"硬科技淘汰赛"中,需重点关注三大关键变量:
靶点含金量:FIC(首创新药)>Me-better>Me-too的价值排序愈发清晰。如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阿尔茨海默症等蓝海领域,可能成为下一个GLP-1级别的爆款赛道。
临床数据节奏:6月ASCO年会公布的71项中国药企口头报告(含11项LBA),以及11月医保谈判的品种准入情况,将成为股价催化剂。
出海执行力:FDA获批往往带来10倍定价跃升,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美国销售额占全球80%的案例,验证了"中美双报"模式的商业价值。
当中国药企从"License-in"转向"License-out",当易方达ETF联接C成为普通投资者的一站式入口,我们参与的不仅是赛道投资,更是见证一个民族产业的黄金裂变期。在政策、技术、资本的共振下,创新药ETF正迎来历史性配置窗口。
@易方达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