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频给力,四大名著电视剧免费看。小时候,我就爱看《西游记》。每年暑假都央视都放,我也喜欢看,打打杀杀,最后成功取经归来。
今天,急忙点播并看完第36集,《红楼梦》的大结局,仿佛明天就不免费了。
大结局是一个悲剧,听着湘云叫二哥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竟成“谶语”。我平时一直强调理性,今天看着大结局,竟有点悲伤。
如果说贾宝玉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我想不出曹雪芹为什么能或要写出《红楼梦》。
我如果是曹雪芹,我是没有勇气写的。比如我二十岁就赚了1个亿,但三十岁坐牢了,所有财产被没收。出狱后,见到之前的小弟和一些朋友。没出事前,我都帮助过这些人,100万的借款就口头上说一下。现在,我会跟他们要钱吗?他们可能也没以前那么“意气风发”了。
巨大落差,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一开始很好,后来不好,甚至很差。如果这一幕戏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连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但曹雪芹还把这一幕戏写出来。
我不希望贾宝玉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我更相信曹雪芹是听到了贾宝玉的“类似”的事。这样在写作时可以少一份痛苦。
如果曹雪芹有类似“抄家”的经历,也生活着,那么他是不是看透了生活,想把这些事写下来告诫人们生活是一场骗局,就像“缘起性空”,追求名利——到头来还是为别人作衣甚荒唐?
当然,告诫也就一听,人们依然如旧生活——名利。你诗歌写得好,也要出版诗歌或教人写,不能就只活在诗歌里面,而不会生活。
但为生活,为名利,可能活得有点像机器人,为经济或城市化发展做了贡献,社会也反馈了你应得的名利。现在有了一些空余时间和财力,你可能要做点其他事,脱离这个“机器人”,也有可能你不愿离开这个“机器人”。
反过来,如果我们认识到名利的假相,都不去追求名利,那么我们经济或社会还能发展吗?每天都自己种菜,种粮食,吃简单的饭与在陋室里睡觉,或打坐或作诗或练经。这么生活可能也不错,我们连“货币”都省了。
我不读四大名著,尤其是《红楼梦》,是因为我读不懂诗或词。现在我先去看电视剧,等我有这种欣赏的能力时,我再读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