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 —
7月3日,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创指涨近2%,深成指涨超1%。盘面上,苹果概念股午后走高,创新药板块持续活跃,CPO概念走强,油气股弱势震荡,可控核聚变概念持续调整,海工装备板块回调。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上涨个股超3200只。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3098亿,较昨日缩量672亿。
截至收盘,沪指涨0.18%,报3461.15点;深成指涨1.17%,报10534.58点;创指涨1.90%,报2164.09点。
板块上,电子、医药、通信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多元金融、航空等板块跌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沪指再创年内新高。盘面上,创新药板块再度强势,叠加消费电子板块走强,带动创指震荡反弹。值得注意的是,两市成交仍延续缩量,反映市场追涨资金的入场意愿并不强烈,后续指数的进一步上行仍需要坚实的量能支撑。从宏观事件层面来看,7月9日关税暂停期限的临近,仍为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市场仍在等待关税谈判的最终结果。
在经济有政策托底的预期下,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大盘维持窄幅震荡,结构上呈现消费+科技“跷跷板”双轮动。目前来看,大盘指数始终比市场预期得要强,背后的原因在于中长期悲观问题出现乐观改善,核心指向是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信心不断增强。中长期来看,随着关税不确定性下降以及全球货币秩序重构,有助于提升中国权益资产估值,三季度关税政策明朗后有望推动权益资产震荡向上。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部分政策催化下基本面存在积极变化预期的新方向,2025年或仍是以科技为主线的行情,伴随外部扰动的缓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上移,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的产业趋势机会。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OTCFUND|004332)$
— 港股 —
7月3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盘面上,科技股延续弱势,钢铁股回调。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跌0.63%报24069.94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67%报5233.71点,恒生国企指数跌0.88%报8648.44点。大市成交2312.47亿港元,南向资金净卖出30.48亿港元。
板块上,医药、房地产、有色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钢铁、耐用消费、硬件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全天弱势震荡,其中恒生科技指数录得五连跌,市场总体表现低迷,前期大涨的板块有所回调。海外方面,美国6月ADP就业人数异常疲软,市场对于美联储采取降息的预期提升。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为港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了市场活力,吸引了南向资金的流入,港股有望逐渐成为中国新核心资产。资金流入方向上,除了高股息呈现继续流入,新消费、科技也吸引了更多增量资金。当前中美关税形势迎来缓和,全球受损贸易链条有望修复,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虽然未来关税问题不排除依然有反复,美债利率高企、美股压力等都可能扰动市场短期表现,但港股风险溢价和经济的尾部风险都明显减缓,市场有望孕育出新一轮的结构性主线。展望未来,2025年下半年港股投资机会将继续扩散,重点关注以互联网科技、医药、新消费为代表的广义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 债市 —
7月3日,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跌0.02%报121.130元,10年期主力合约持平于109.105元,5年期主力合约涨0.01%报106.255元,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报102.514元。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7月3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57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572亿元,中标量572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5093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4521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集体下行。隔夜品种下行5.0BP报1.315%,创2024年12月以来新低;7天期下行4.1BP报1.456%,创2023年1月以来新低;14天期下行1.4BP报1.54%;1个月期下行1.55BP报1.594%,创2022年9月以来新低。
恒仔叨叨:今日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整体稳中稍降,超长期国债及10年国开债则表现略弱。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继续下行,跨季后资金有望延续偏松局面。目前央行对于总量宽松政策进一步加码的诉求相对不高,或主要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呵护流动性,基本面弱修复的过程或将持续。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3日。以上观点仅供分享,并不代表恒生前海基金的立场与观点。恒生前海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恒生前海基金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