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 —
7月2日,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创指跌超1%。盘面上,钢铁板块午后飙升,光伏设备股持续走强,海工装备板块集体活跃,脑机接口概念持续调整,半导体板块集体走低,光刻机概念跟跌。总体来看,个股跌多涨少,下跌个股超3200只。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3770亿,较昨日缩量891亿。
截至收盘,沪指跌0.09%,报3454.79点;深成指跌0.61%,报10412.63点;创指跌1.13%,报2123.72点。
板块上,钢铁、工程机械、煤炭等板块涨幅居前,军工、教育、电子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大盘震荡调整,A股三大指数缩量收跌。盘面上,算力硬件、芯片等科技方向陷入调整,稳定币、军工等前期热门题材也呈现回调,资金获利回吐压力显现。消息面上,随着7月9日各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最后期限的临近,谈判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持续扰动市场表现。此外,市场即将进入中报密集披露期,部分资金或选择观望。
在经济有政策托底的预期下,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大盘维持窄幅震荡,结构上呈现消费+科技“跷跷板”双轮动。目前来看,大盘指数始终比市场预期得要强,背后的原因在于中长期悲观问题出现乐观改善,核心指向是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信心不断增强。中长期来看,随着关税不确定性下降以及全球货币秩序重构,有助于提升中国权益资产估值,三季度关税政策明朗后有望推动权益资产震荡向上。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部分政策催化下基本面存在积极变化预期的新方向,2025年或仍是以科技为主线的行情,伴随外部扰动的缓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上移,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的产业趋势机会。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OTCFUND|004332)$
— 港股 —
7月2日,港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盘面上,钢铁、光伏板块表现强势,科技股走弱。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涨0.62%报24221.41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64%报5269.11点,恒生国企指数涨0.54%报8724.9点。大市成交2402.25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50.36亿港元。
板块上,钢铁、建材、化工等板块涨幅居前,耐用消费、半导体、传媒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恒指止跌回升,恒生科技指数相对弱势。海外方面,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指数为49,已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主要受到订单和就业萎缩加剧拖累,美国制造业仍处于低迷的局面。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为港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了市场活力,吸引了南向资金的流入,港股有望逐渐成为中国新核心资产。资金流入方向上,除了高股息呈现继续流入,新消费、科技也吸引了更多增量资金。当前中美关税形势迎来缓和,全球受损贸易链条有望修复,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虽然未来关税问题不排除依然有反复,美债利率高企、美股压力等都可能扰动市场短期表现,但港股风险溢价和经济的尾部风险都明显减缓,市场有望孕育出新一轮的结构性主线。展望未来,2025年下半年港股投资机会将继续扩散,重点关注以互联网科技、医药、新消费为代表的广义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 债市 —
7月2日,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40%报121.180元,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4%报109.130元,5年期主力合约涨0.07%报106.250元,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报102.512元。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7月2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98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985亿元,中标量985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3653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2668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集体下行。隔夜品种下行0.2BP报1.365%;7天期下行3.3BP报1.497%;14天期下行1.5BP报1.554%;1个月期下行0.75BP报1.6095%,创2022年10月以来新低。
今日债市延续强势表现,国债期货集体上扬,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纷纷下行。月初资金面愈显宽松,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小幅下行。除月初资金充裕外,即将招标的国债发行缩量也对短期债市情绪有所助力。随着7月理财、银行、保险等增量资金的注入,债市可能出现结构性机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7月2日。以上观点仅供分享,并不代表恒生前海基金的立场与观点。恒生前海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恒生前海基金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