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A股大科技板块全线回调,CPO领跌市场,半导体、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热门赛道集体下挫。大科技还能买吗?

今日板块行情
昨夜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大型科技股普遍回调拖累纳指与标普,道指则因能源、材料等周期板块支撑收涨0.91%。今日A股同步呈现结构性分化。沪指在银行股护盘下微跌,深市与创业板则表现疲软,盘中超3700只个股下跌。板块层面,机器人、固态电池、半导体等前期热点则进入技术性调整阶段。
调整原因分析
1.市场风格切换与资金轮动
近期市场呈现“高低切换”特征,银行股持续走强形成虹吸效应。7月1日银行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5亿元,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机器人板块资金净流出明显,软件开发、电池等细分领域单日净流出超55亿元,可能反映**短期资金流向出现变化。
2.政策催化进入阶段性真空
自3月广东省推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政策后,国家级新政缺席或使市场预期降温。这与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固态电池标准出台等政策利好形成反差。
3.全球流动性预期生变
美联储主席重申“等待更多数据”的立场,未回应美国总统的降息呼吁。市场预期7月降息概率仅21.2%,利率政策的不确定性引发高估值科技板块的估值重构。
4.产业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加剧担忧
2025年虽被寄予“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厚望,但核心零部件产能不足导致实际出货量滞后。某头部企业一季度交付超1万台机器人中,人形产品占比仅3%,订单排期已延至下半年。
这里是机会吗?
1.政策层面明确发展方向
中国已将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明确2025年批量生产、2027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地方层面,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推出产业基金与创新园区,加速场景落地。
2. 技术临界点正在突破
Optimus Gen 2实现量产的同时,国产关节电机精度提升至0.01mm,成本下降30%,人形机器人物料成本进入20万元以内的商业化临界点。随着OpenAI创始人预测2027年机器人将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工具,技术发展曲线呈现加速态势。
3.资金布局: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尽管短期资金流出,机器人板块的长期发展潜力受到机构关注。机器人ETF年内份额增长超275%,资金净流入居市场前列,显示机构对行业机会的看好。国内机构指出,人形机器人板块已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的行业周期,短期回调不改长期趋势。从估值看,当前板块PE约45倍,处于近三年50%分位,部分龙头企业估值已消化至30倍,估值水平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结论
7月2日的调整可能主要是市场风格切换、政策不确定性与技术商业化担忧的综合结果,但机器人行业的长期增长逻辑并未改变。从政策支持到技术突破,从资金布局到市场需求,多重因素共同指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回调反而是关注优质标的的机会——聚焦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政策支持明确、技术壁垒高的细分赛道,关注Optimus量产进展、华为云平台应用突破等关键信号,有助于投资者把握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海洋经济再迎利好!如何掘金?##A股上半年收官!晒晒你的投资收益##军工利好扎堆出现 军工股持续活跃##全线大涨!芯片王者归来##华为+瑞金医院:开源AI医疗核心模型 #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同泰基金所有。未经同泰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