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首个交易日,银行板块迎来集体反弹,市场对行业反转的讨论再度升温。在经历前期调整后,这一异动是短期资金博弈,还是趋势性机会的开端?本文将结合最新市场动态与行业逻辑,从行情表现、驱动因素及后市展望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今日板块行情
7月1日早盘,银行板块呈现全面反弹态势。截至午间收盘,板块整体涨幅超1.5%,多只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从资金流向看,板块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北向资金同步流入头部银行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反弹呈现“内外资共振”特征:一方面,险资年内已密集举牌银行股9次,持续通过增持传递对行业基本面的信心;另一方面,北向资金在6月30日净买入某国有银行近10亿港元,显示出外资对银行股的长期配置意愿。这种中长期资金与外资的共同关注,为板块反弹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为何再度大涨?
1.政策托底预期强化
近期政策端释放多重积极信号:财政部通过定向增发向国有大行注资超5000亿元,显著增强银行资本实力;7月1日起实施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下调,预计每年为银行节省成本超11亿元,或将改善盈利能力。此外,央行当日开展1310亿元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宽松信号,进一步缓解市场对银行净息差收窄的担忧。政策组合拳下,市场对金融风险化解及行业基本面改善的预期显著升温。
2.高股息策略持续受捧
在当前“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的特性成为资金避风港。截至6月末,银行板块平均股息率达5.6%,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及货币基金收益。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持续增配,形成“配置需求→股价上涨→股息率提升→更多资金流入”的正向循环。数据显示,银行ETF近3日累计净流入超3.1亿元,资金流入趋势明显。
3.宏观经济边际改善
6月社融数据超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05万亿元,反映出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暖。叠加美联储暂停加息、国内CPI环比回升等信号,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增强。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其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有望随经济企稳而改善,这为股价表现提供了一定的基本面背景。
后市怎么看?
1.支撑因素:估值具备相对优势
当前银行板块PB(市净率)为0.62倍,处于近十年10%分位,安全边际较为显著。从国际比较看,欧洲银行股今年以来涨幅达25%,而A股银行估值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若政策持续发力,板块估值有望向历史中枢修复。此外,保险资金预定利率下调将进一步强化其配置银行股的动力,为行情提供长期支撑。
2.风险提示:需留意三大变量
经济复苏力度:若后续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可能再度显现,对估值表现可能产生压力。
政策效果滞后性:地方债务化解、房地产风险出清等政策落地需要时间,短期内对银行盈利改善的拉动有限。
市场风格切换:若科技、消费等成长板块出现持续赚钱效应,可能导致资金从银行板块分流。
3.结构性机会:关注两条主线
高股息防御型:国有大行及优质城商行凭借稳定的分红率,仍是险资等长期资金的主要选择之一。
区域经济红利型: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地区的银行,受益于地方基建投资加速,信贷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结论
综合来看,7月1日银行股的集体反弹可能主要是政策托底、资金配置与经济企稳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看,板块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延续,但需关注后续政策落地效果及经济数据表现。中长期而言,在利率中枢下移、“资产荒”常态化的背景下,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的配置价值仍具吸引力,尤其是兼具业绩韧性与区域优势的标的。

#军工利好扎堆出现 军工股持续活跃##全线大涨!芯片王者归来##华为+瑞金医院:开源AI医疗核心模型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AI算力需求高景气 产业链股持续活跃#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同泰基金所有。未经同泰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