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6-30 10:55:42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天津
主动型基金为何跌落神坛?这几年,投资圈里主动型基金的日子不太好过,曾经的辉煌不再

#陈茂波:稳定币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变革#

主动型基金为何跌落神坛?
这几年,投资圈里主动型基金的日子不太好过,曾经的辉煌不再,仿佛从神坛上跌落下来。曾经,主动型基金那可是明星般的存在,基金经理们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眼光,在市场里披荆斩棘,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很多人都把他们当成投资的引路人。可如今呢,质疑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问,主动型基金这是怎么了?怎么就不行了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主动型基金跌落神坛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市场环境的巨大转变
市场环境就像是天气一样,说变就变,而且这几年的变化对主动型基金很不利。前几年,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牛市特征,科技、消费、医药这些热门赛道一路狂飙,只要基金经理押对了赛道,业绩就差不了。就拿2019 - 2020年来说,很多重仓这些赛道的主动型基金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主动型基金可是风光无限。
但从2021年开始,画风突变。市场风格快速切换,之前被爆炒的热门赛道开始回调,估值泡沫逐渐破灭。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板块,前两年涨势凶猛,很多主动型基金都重仓持有相关股票。但后来,随着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板块出现了大幅波动,不少基金净值也跟着大幅回撤。与此同时,市场热点变得更加分散,轮动速度加快,今天这个板块涨,明天那个板块涨,让人眼花缭乱。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想要精准把握市场节奏变得异常困难,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也常常被市场弄得晕头转向。
再加上这几年全球宏观环境动荡不安,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加息降息等事件不断冲击着市场。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市场波动性大幅增加,投资者情绪也变得极不稳定。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主动型基金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业绩自然也就受到了影响。


被动投资的强势崛起
被动投资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就像一匹黑马冲进了投资市场,给主动型基金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被动投资主要以指数基金和ETF为代表,它们的投资策略很简单,就是跟踪特定的指数,比如沪深300、中证500等。这些指数涵盖了市场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股票,能够反映市场的整体走势。
被动投资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是成本低,指数基金和ETF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普遍比主动型基金低很多。就拿管理费来说,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一般在1.5%左右,而很多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只有0.5%甚至更低。别小看这1%的差距,长期积累下来,对投资者的收益影响可不小。比如说,你投资100万,一年下来,主动型基金光管理费就要扣除1.5万,而指数基金只需要扣除5000元,这就相当于你在指数基金上多赚了1万。
其次,被动投资的透明度高。投资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投资的是哪些股票,指数的构成和调整规则也是公开透明的。而主动型基金的持仓情况相对不那么透明,只有在定期报告中才会披露部分持仓信息,这就容易让投资者产生疑虑。
再者,从业绩表现来看,在某些市场环境下,被动投资的表现并不逊色于主动投资,甚至还要更好。就像前面提到的这几年市场风格多变、热点分散,很多主动型基金都跑输了大盘指数,而跟踪指数的被动投资产品却能稳稳地跟上市场步伐。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涨跌幅分别为 - 13.52%、3.45%,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分别为 - 11.38%、14.68% ,主动权益基金连续两年大幅跑输主流宽基指数。这种业绩上的差距,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转向被动投资。


主动型基金自身的问题
高昂的管理费用
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用一直是投资者心中的一根刺。相比被动投资产品,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明显偏高。这些费用最终都要从投资者的收益中扣除,无疑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而且,很多主动型基金并没有因为收取了高额费用就给投资者带来相应的高回报。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投资者不仅要承受净值下跌的损失,还要支付高昂的管理费,这让投资者心里很不是滋味。比如说,有些主动型基金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依然按照合同约定收取高额管理费,这就引发了投资者对其收费合理性的质疑。
规模扩张带来的困境
前几年,主动型基金发展得如火如荼,规模迅速膨胀。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甚至达到了几百亿,有的甚至上千亿。规模扩张虽然能给基金公司带来更多的管理费收入,但也给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当基金规模过大时,基金经理在选股和调仓上就会受到很多限制。一方面,市场上优质的投资标的是有限的,大规模资金想要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并不容易。比如说,一只规模500亿的基金,如果想要重仓一只市值较小的股票,很可能会因为大量买入导致股价大幅上涨,从而影响投资成本和收益。另一方面,大规模基金在调仓时也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需要卖出股票进行调仓时,由于卖出的数量巨大,可能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冲击,导致卖出价格不理想,进一步影响基金净值。
投资风格漂移问题
投资风格漂移也是主动型基金的一个常见问题。很多主动型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都会明确自己的投资风格,比如价值型、成长型、均衡型等,以及投资的行业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基金经理为了追求短期业绩,会偏离自己原本设定的投资风格和范围。比如说,一只原本定位为价值型的基金,却大量买入热门的成长股,试图在成长股的上涨行情中分得一杯羹。这种投资风格漂移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投资者的最初信任,也增加了投资风险。因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往往是基于对基金投资风格的认可,如果基金经理随意改变风格,投资者就很难对基金的未来表现进行准确判断,一旦市场风格发生逆转,基金净值就可能遭受重创。
过度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
主动型基金的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确实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但问题是,基金经理也是人,也会有失误的时候,而且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就算是再厉害的基金经理也很难一直保持良好的业绩表现。
有些基金经理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市场趋势把握得很准确,业绩突出,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申购。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如果基金经理不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业绩就会迅速下滑。而且,一旦基金经理因为各种原因离职,比如跳槽到其他基金公司或者退休等,这只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都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某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他管理的基金业绩就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让很多投资者措手不及。这种对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过度依赖,使得主动型基金的业绩稳定性较差,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考核机制的短视性
基金行业的考核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动型基金的表现。目前,很多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往往侧重于短期业绩,一般以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为考核周期。在这种短视的考核机制下,基金经理为了追求短期业绩,往往会采取一些激进的投资策略,忽视了长期投资价值和风险控制。
比如说,有些基金经理为了在短期内提升业绩,会集中重仓某几个热门板块或股票,而不顾这些板块或股票的估值是否过高、风险是否过大。一旦这些板块或股票出现回调,基金净值就会大幅下跌。而且,这种短期考核机制也不利于基金经理进行长期投资布局和研究,他们更关注的是眼前的业绩排名,而不是基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长此以往,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主动型基金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形象。


投资者心态和行为的变化
投资者自身的心态和行为变化也是主动型基金跌落神坛的一个重要因素。前几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很多投资者看到身边的人通过投资主动型基金赚了钱,就盲目跟风申购。他们对基金的投资风险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市场。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申购和赎回,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基金净值出现下跌时,这些投资者又开始恐慌性赎回。比如说,2022年市场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因为承受不了亏损,纷纷赎回手中的主动型基金。这种赎回行为不仅让基金经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不得不被动卖出股票,进一步压低了股票价格和基金净值,也让投资者自己错失了市场反弹的机会。
而且,现在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市场上各种投资观点和分析铺天盖地。很多投资者在面对这些繁杂的信息时,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他人观点的影响。比如说,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发布一些夸大其词的投资观点和预测,很多投资者不加辨别就盲目相信,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这种投资者心态和行为的变化,使得主动型基金在市场中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难。


主动型基金跌落神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环境的转变、被动投资的崛起、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投资者心态和行为的变化,都让主动型基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主动型基金就没有未来了。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择投资产品时,应该更加理性和谨慎,充分了解各种投资产品的特点和风险,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来进行合理配置。而对于主动型基金行业来说,也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优化投资策略、降低管理费用、完善考核机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

@天天精华君 @天天话题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军工利好扎堆出现 军工股持续活跃# #YU7三分钟大定20万台!小米ADR暴涨# #AI算力需求高景气 产业链股持续活跃# #机构:券商迎上涨契机 当前估值适中# #掀涨停潮!军工板块王者归来# #英伟达再创历史新高# #热点磕学家集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