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消费与旅行的热浪如同初夏的预告,提前席卷全国。作为春节之后全国人民消费的又一次集中释放,本次五一假期从出行人次到消费意愿,不少城市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旅行产品,满足居民日渐多元化与个性化的需求,见证着内需回暖的大趋势。
根据文化与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在今年的五一,还有哪些亮眼的数据值得我们关注?今天,小浦就带大家一起盘一盘。
消费延续升温
各省市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热门城市无论是客流量还是消费订单皆出现不小的同比涨幅。北京60个重点商圈、上海35个重点商圈、长沙五一商圈客流分别同比增长8.3%、12.9%、22.2%;与此同时,从5月1至5月5日,境内微信支付总消费订单整体同比增长10%,其中南京、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消费数据分别同比增长8.7%、13.1%、9.0%。
旅行热情高涨
在今年的五一节,“拼假出行”也成为一种潮流,不少上班族通过“请3休8”、“请4休11”等拼假模式,开展更加深度的长途旅行,旅游数据也相较2024年、2019年皆实现回温。
根据中青旅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境内游平均出行天数5.2天,同比延长约15%。4月30日至5月3日,全社会跨区域流动量超11亿,日均人流量为2.82亿,较2019年、2024年同期分别大幅增长26.79%、5.51%。从各地旅游市场数据来看,不少省份实现了旅行数据量与价的同比增长。
图:五一期间部分省份旅游数据表现

交运全线升温
与长途旅行相辅相成的是交通运输数据的全线升温。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堪比国庆、春节假期。其中,铁路、公路、水路、航运日均客运量分别为1978.05、25843.50、168.75、22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71%、4.62%、37.43%、13.60%;此外,与2019年同期相比,同样分别增长39.01%、37.00%、10.87%、28.58%。
图:2025年五一出行数据全线回温

出境游保持增长
今年五一,不仅境内出行的数据火热,居民对境外出行的需求同样持续高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边检出入境人员达到1089.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7%。
具体来看,假期前四日,国际航班执飞班次同比增长20.1%,其中,前往越南、日本两地的航班架次分别同比大涨62.9%、58.5%。此外,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是我国游客所青睐的热门选择。
浦银安盛基金认为,五一小长假的亮眼数据显示出内需市场的稳定增长,这也构成了我国经济持续企稳向上的内生动力。具体而言,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普及与升级、出境游与特色游等代表的消费品质化、文化IP的国际化,成为内需增长的几个核心趋势。
各地消费场景呈现更加丰富、创新的态势,同样更好地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形成多元供给与蓬勃需求的良性循环。展望下半年,我们持续期待消费提振政策的落地与显效,看好全年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
相关产品:
$浦银安盛港股通量化混合C(OTCFUND|013224)$
数据来源:民生证券,招商证券,中金研究,截至2025.5.5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中提供的意见与评述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的任何操作建议或推荐,依据本资料相关信息进行投资或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本资料归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所述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减或修改。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如需购买基金,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材料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且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本文提及的行业仅供举例,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