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场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股债跷跷板。它就像一个天平,股市和债市的表现常常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2025年春节后,股市走强、债市承压的背离现象再次出现,俗称“股债跷跷板”效应。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股债跷跷板”效应,以及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市场现象。
01 什么是股债跷跷板
“股债跷跷板”,顾名思义指的是股市和债市之间常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反向关系。简单来说,当股市上涨时,资金往往会从债市流向股市,导致债市承压下跌;反之,当股市下跌时,资金则会从股市转向债市,推动债市走强。这种效应就像跷跷板一样,一方上升,另一方下降。
春节节后以来,“股债跷跷板” 效应再次显现。春节后A股在 AI 大模型、机器人、半导体等科技板块带动下持续走强,市场风险偏好抬升,资金从债市流向高弹性的权益资产,形成 “债跌股涨” 的短期背离。
同时,债基净值回撤引发部分机构止盈或赎回,进一步放大债市波动。(资料来源:证券时报,20250220)
另外,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实体融资需求边际改善,债市避险需求下降。

资料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5.02.03~2025.03.03,中证国债指数代码:H11006,沪深300指数代码:000300.SH,指数过往涨跌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当然市场并非偶然,我们回顾了近三年30年国债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走势可以直观地看到这种反向变动的情况。

资料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3.03.03~2025.03.03,沪30年国债指数代码:950175.CSI,沪深300指数代码:000300.SH,指数过往涨跌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那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股债跷跷板”?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和市场逻辑。
首先是经济预期博弈。在经济复苏期,企业盈利改善,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增强,股市更受青睐。同时,随着经济向好,利率往往会上行,这使得债市面临压力。而在经济下行期,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债券因具有固定收益的特点,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债市因利率下行受益,股市则表现疲软。
其次是资金流动效应。股债市场共享流动性,资金会根据风险偏好的变化而转移。如果股市的风险收益比高,资金往往会“卖债买股”;而当市场风险增加,资金则会“卖股买债”来寻求避险。
再者是政策与利率驱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债市利率下行,同时可能刺激股市估值提升,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股债双牛的情况。而财政政策发力时,短期内利好股市,但会因融资需求增加使债市承压。
当然,股债跷跷板这一规律并非绝对。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政策强刺激或流动性出现较大转变时,股债也可能同涨共跌。
02 我们该怎么做?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面对股债跷跷板现象,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由于市场短期波动难以预测,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从长期视角来看,采取均衡配置的策略或许是更优选择。一方面,合理配置股票资产,可以在经济向好、股市上涨时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券资产,能在市场动荡时起到稳定投资组合的作用,降低整体风险。
其次在进行资产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投资期限较短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债券资产的比例;而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投资期限较长的投资者,则可以相对提高股票资产的占比。
最后关注政策和经济数据,通常来说政策和宏观经济数据对股债市场有重要影响。关注政策变化和经济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走势,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总之,股债跷跷板是经济周期、政策变化以及资金流动在短期内的集中体现。投资者要深入了解其原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应保持冷静,采取均衡配置的策略,关注长期趋势,避免被短期波动所左右。
说到均衡配置,前面南南给大家介绍过的南方泽享就值得考虑关注,A类代码023471,C类代码023472,目前正在发售中。(风险评级为R2,评级来自南方基金,请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投资。)
摘自:南南说理财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资产配置#
#晒收益#
#聊聊债基投资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