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业绩大涨成为A股5大上市险企业绩的共性特征。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虽然险企披露的数据不一致,但从核心指标来看,上半年上市险企银保渠道核心指标均实现大涨,有险企新业务价值(NBV)实现倍增,有险企新单保费规模实现倍增。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银保渠道业绩大涨主要受“报行合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银保渠道恢复“一对多”等因素影响,未来银保渠道有望继续成为推动上市险企业绩增长的引擎。随着不同客群购买保险的渠道日益丰富,险企将逐渐重视多元化渠道策略。
银保渠道业绩大涨
观察各家上市险企披露的核心指标:中国平安银保渠道NBV同比增长168.6%;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11.1%;中国太保银保渠道新保业务同比增长95.6%;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上半年实现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150.3%;中国人保银保渠道实现NBV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07.7%。
抢滩银保渠道正成为上市险企的共识,无论是与银行合作的数量,还是人均产能,都在大幅提升。例如,中国太保上半年期缴举绩网点总数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月均期缴举绩网点数同比增长70.2%,其中国有行增速达164.9%;中国人寿银保渠道人均产能同比提升51.8%。
“上半年,公司外部银行可经营网点达到1.7万个,较年初的1.2万个大幅增长。”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积极的市场环境变化,公司持续开拓外部银行网点,上半年非平安渠道NBV占银保渠道NBV的比例较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银保渠道逐步拓宽。过去险企的银保渠道布局集中在国有行和股份行,如今城商行和农商行也成为银保渠道重点挖掘的潜力点。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银保渠道要深化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实现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业务的均衡发展,同时也要有选择地跟地方城商行、农商行等优秀伙伴合作,持续提升渠道结构的韧性。
三大因素驱动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业绩大幅增长背后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报行合一”提升银保渠道业务价值;二是低利率时期,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而目前保险产品利率相较银行存款具有相对优势;三是银保渠道恢复“一对多”后打开增长空间。
针对银保渠道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中国人寿在半年报中解释称,通过落实“报行合一”降本增效,银保渠道实现保费规模、NBV双提升。据悉,上半年该公司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45.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上证报记者说,上市险企银保渠道大幅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监管政策松绑。2024年银保渠道执行多年的银保销售“一对三”限制正式放开,为险企与更多银行合作铺平了道路。
多元渠道策略成趋势
随着不同客群接受保险产品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寿险建立个险、银保、经代、互联网等多元渠道的策略正成为趋势。
“目前个险渠道依旧是我们的主流渠道,但近几年随着代理人流失、渠道收缩,我们也意识到不同渠道服务的客户群体有所差异,需要用多元渠道策略应对市场变化。”一家上市公司旗下寿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比如年轻人逐渐成为保险的主力客群,他们对于互联网接受程度更高,互联网渠道更容易获取年轻客群。近期该公司在互联网渠道销售出一张亿元保单,就是年轻客户购买的。
未来保险渠道将呈现多元化且效能优先的格局。龙格对记者表示:银保渠道凭借其客户基础和信任优势,预计将与精英个险共同成为价值贡献的双核心,并向“保险+医养+财富”生态化方向发展;个险渠道必须向专业化、精英化转型,专注于复杂产品和高净值客户服务;经代渠道需彻底告别手续费依赖,向提供专业咨询和客户教育的“价值整合者”转型;互联网渠道则作为标准化产品和低成本触达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