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12日讯(记者张洋洋)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正进入提速期。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在《科创板日报》记者的采访交流中,多家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均透露,订单、产能和交付节奏明显提升,部分机器人整机厂商已实现数百台交付,产业链进入加速落地阶段。
就在昨日,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了与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金额为数千万元。
业内预计,未来3-5年,随着价格下降与AI大模型能力突破,以及产业链成熟,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零售、服务等领域快速渗透,年出货量有望持续翻番。

数据来源:整理各受访企业采访所得;图/《科创板日报》记者制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观察到,整机厂商,包括零部件厂商,至少平均每家企业有将近50%-100%的增长。
“未来几年,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每年翻一番的节奏是可以保证的。如果有更大的技术突破,未来2—3年,一年出货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也有可能。”王兴兴认为。
就宇树科技而言,王兴兴表示,出货更多的还是四足机器人。但是去年到今年,人形机器人的销量增长也非常快。在马路上看到的或者客户真正在用的一些机器人,绝大部分也都是宇树的机器人。目前在全球范围,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占的比重也相对比较大一点。
2024年以来,客户采购了很多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建立了一些新的生态体系,包括租赁市场。
优必选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产能方面,2025年公司规划人形机器人产能为1000台,预计交付几百台;2025年,在各个场景都顺利落地的情况下,乐观估计2026年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达数千台;2027年有望实现万台级别的交付。7月,优必选中标了车企近亿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星动纪元方面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截至2025年7月,公司已交付机器人产品超300台,另有在手订单超500台;海外业务和国内业务各占50%;全球市值TOP10科技公司,9家为客户;国内客户包括海尔、联想、世纪金源、北自科技等。
在本次机器人大会上,清宝机器人带来了咖啡机器人、文旅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双足机器人、灵巧手等多款产品,并首次公开展示最新升级的高拟真表情头。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清宝机器人董事长王磊透露,2025年至今,公司机器人订单金额为5000多万元,上半年已完成2000多万元的交付。今年整体意向订单,预计会在5000万-1亿元人民币。
银河通用虽未披露具体订单数,但公司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的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方案,今年将落地100家门店。
天链机器人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共展出了4款双足人形机器人以及6款轮式复合机器人,定价为3.86-50万不等,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公司方面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上述机器人均有望在今年陆续推出。在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得了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意向订单。
另有一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相关负责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今年的订单数有近千台,但金额不方便透露。机器人实际出货量还不多,交付压力还是比较大,今年的重点是保交付,9月份产线会正式启用。
尽管商业化节奏加快,行业仍面临价格和模型上的落地门槛。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王潜认为,机器人走向大众化的价格带应在1万美元-2万美元(约人民币10万元以下),但目前仍难以做到,这需要产业链进一步降本。
技术层面,王兴兴指出,目前机器人硬件基本够用,但AI具身智能大模型尚未迎来“GPT时刻”,通用泛化性和自主决策能力不足依旧是最大挑战。
“机器人领域与语言模型不同,数据采集与真实物理世界存在较大偏差,导致训练与部署难以对齐。我们希望未来能用很少的数据就训练出泛化能力强的模型,再用数据驱动优化,而不是先堆数据。”王兴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