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记者获悉,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已完成对3家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的投资。
对此,京东方面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京东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创新应用。京东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让技术为产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
资本涌入具身智能领域
7月21日,多家具身智能领域企业相继披露了融资消息,背后均有京东的身影。
其中,千寻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知名机构跟投。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两轮融资。其中,A1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投,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参投。
同日,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逐际动力”)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京东战略领投。此次融资将深化逐际动力和京东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
“我们重点关注可产品化、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新技术,并通过共性软硬件技术平台赋能生态伙伴。将持续强化产品能力、拓展生态合作,加速通用平台构建进程,推动具身智能走进物理世界。”逐际动力方面表示。
“具身智能受资本青睐是技术迭代、市场需求与资本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具身智能契合创新驱动与效率提升的核心逻辑,通过感知与物理环境互动的能力,在工业等场景精准完成复杂任务,降低人力成本和出错率,推动产业变革。同时,具身智能可解决劳动力短缺、提升生产服务质量的广阔前景直接吸引资本。”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技术进步正降低具身智能的应用门槛、加速商业化进程,资本通过投资抢占先机,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分得红利。
市场前景广阔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调查与投资机会前景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634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731亿元。
在这一产业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京东正通过“投资+自研+生态共建”的三维布局,深度切入具身智能赛道,布局零售、物流、服务等场景,现已成立相关业务部门。同时,京东非常重视人工智能、自动化以及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内部也有多支团队布局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的研发。
事实上,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早有端倪。去年7月份,京东曾向北京橡鹿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投资2亿元。这是一家生活服务机器人研发商,产品涵盖酒店自助终端、配送服务机器人等品类。今年5月份,京东参与投资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
有接近京东的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京东内部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通过将京东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机器人、机器狗、AI玩具等硬件载体中,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服务,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截至目前,京东已经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包括MagicDog Pro四足机器人、众擎PM01等。
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快速推进,与其“供应链技术+服务生态”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今年“618”期间,京东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品类更实现17倍同比增长。同时,京东拥有覆盖物流、服务等场景的丰富实践经验,基于供应链的产业大模型在数字人交互领域积累的海量专业数据,为具身智能的感知、决策能力提供了关键支撑。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京东的布局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在AI、自动化领域的投入为其提供了算法、感知交互等核心技术;二是用户行为数据与家庭场景的深度洞察,有助于实现产品体验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三是家用场景与京东现有家电、家居业务的协同效应,可依托成熟渠道快速触达目标用户。此外,通过“投资头部企业+内部研发”的双向驱动模式,京东既能加速技术迭代,又能构建生态壁垒,推动具身智能从技术验证向商业化落地跃迁。
有行业分析师进一步表示,京东布局具身智能与其供应链战略高度契合。这一布局既深化了供应链技术的应用纵深,也推动其从传统物流向智能服务生态的转型,多重角色定位或将助力其在具身智能的万亿元市场中抢占先机。